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除了对未成年人身体造成伤害外也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可言说的影响。目前我国校园欺凌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与担忧。 本研究立足社会冲突理论,借助风险传播和框架分析方法,对“中关村二小事件”相关报刊报道进行分析。本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样本选取的依据以及样本的分类标准。第二章从“中关村二小事件”缘何由学校所声称的“偶发受伤害事件”转变成社会公共事件、“中关村二小事件”传播中受众行为机制和媒体行为机制三方面对其新闻报道的社会传播机制进行分析。“中关村二小事件”触及社会长期痛点,亦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在校园内的集中体现,媒体对事件的大肆报道激发起社会公众的同理心,在情绪感染和情绪控制的牵引下形成“中关村二小事件”的围观群体。而媒体则通过传递风险信息、监督风险环境、转移风险焦点、协调风险秩序等行动建构“中关村二小事件”的风险沟通框架。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新闻报道的形式视角和内容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关村二小事件”在媒体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报道视角和报道主题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中关村二小事件”媒体报道具有如下特点:报道数量较多且报道周期较短、多采用评论、消息和通讯体裁、消息来源以媒体人采写为主、以正面舆论引导和促进校园管理为主基调、报道议题集中且话语风格多样。 最后笔者在分析我国大陆报刊校园欺凌事件报道社会成因的基础上,对提升我国大陆报刊媒体校园欺凌事件报道水平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寻求多样报道视角,丰富报道议题;平衡消息来源,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后续报道力度,将报道嵌入社会现实;积极调整国家—媒体关系,降低新闻生产风险等,希望能为日后报刊媒体的校园欺凌事件报道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