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G监测正常婴儿及ROP患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反映视网膜对光刺激综合反应,它是一种临床上评价神经节细胞以前整个视网膜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它对广泛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意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全身脏器功能较差,视网膜功能发育也不成熟。随着围生医学和儿科学的发展,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良好的视觉质量是婴儿健康发育的重要内容,早产和ROP病变影响了视网膜功能的成熟,这就迫切需要了解早产儿和ROP患儿视网膜功能发育情况。婴儿不能主动表达视觉异常,轻度视功能障碍又不能被普通检查所发现,f-ERG可在婴儿睡眠状态下进行,具有客观性、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因此它是客观评价婴儿视网膜功能的适宜工具。已有研究报道称早产儿和ROP患儿生后视网膜功能落后于正常足月儿。但尚未见到既于不同月龄横向对比ROP患儿、无眼底病变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的ERG反应,又随年龄增长纵向观察了他们的视网膜ERG的发育趋势,并与成年人进行对照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早产因素和轻度ROP病变对婴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的影响趋势;对比观察ROP患儿、无眼底病变早产儿和足月产婴儿视网膜功能发育情况。方法:1眼底检查: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来我中心进行眼底检查的新生儿。研究对象:(1)早产儿为(按照我国卫生部2004年规定)孕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新生儿。(2)足月儿为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2500g,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3)成年人为年龄23~44岁,无眼部及全身其它部位病变的健康志愿者。采用直接或间接眼底镜和美国产RetcamⅡ广域数字视网膜检测系统进行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进行实验分组:ROP(+)组、ROP(-)组、正常足月儿对照组和健康成年对照组。ROP(+)组眼底随诊直至病变消退,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 ERG检查:ROP(+)组、ROP(-)组和正常足月儿对照组分别于矫正胎龄40周(相当于0个月)、53周(相当于3个月)和65周(相当于6个月)进行f-ERG检查;健康成年对照组f-ERG检查一次。3记录检查结果并应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属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LSD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眼底检查结果:ROP(+)组30例(男20例,女10例)。0个月时,男婴中17例双眼ROP、3例单眼ROP;女婴中8例双眼ROP、2例单眼ROP。男女婴ROP(+)共55眼,其中:34眼为3区Ⅰ期;21眼为3区Ⅱ期,病变累计均小于8个钟点范围。3个月时,55眼病变均消退,周边视网膜血管化。ROP(-)组30例60眼(男22例,女8例),未查及眼底病变。正常足月儿对照组15例30眼(男9例,女6例),未查及眼底病变。成年人对照组15例30眼(男5例,女10例),未查及眼底病变。2 ERG检查结果2.1 ROP(+)组与正常足月儿对照组比较结果0个月:两组间视锥反应a波潜伏期和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0.115>0.01)无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视锥反应a波振幅;视杆反应、视锥反应b波潜伏期和振幅;最大混合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OPs振幅波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两组间最大混合反应a、b波、视锥反应b波潜伏期以及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无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视锥反应a波潜伏期和振幅;最大混合反应a、b波和视锥反应b波振幅;以及OPs波振幅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两组间视杆反应b波、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最大混合反应a、b波振幅以及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没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混合反应a、b波潜伏期和OPs波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 ROP(-)组与正常足月儿对照组比较结果0个月:两组间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无统计学意义。视锥反应a、b波振幅;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两组间最大混合反应a波、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无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两组间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反应a、b波振幅;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以及OPs波数目均无差异(P值均>0.01),没有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b波潜伏期以及OPs波振幅(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3 ROP(+)组与ROP(-)组比较结果0个月:两组间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OPs波数目和振幅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无统计学意义。视锥反应a、b波振幅;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两组间最大混合反应a波潜伏期和b波振幅;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数目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无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和振幅;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和b波潜伏期;以及OPs波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两组间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数目均无差异(P值均>0.01),没有统计学意义。OPs波振幅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2.4ROP(+)组与成年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间0个月、3个月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反应a、b潜伏期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6个月,各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0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杆反应b波振幅达成人的13.01%、23.96%和44.71%;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24.37%、42.20%和72.08%, b波22.13%、42.81%和69.03%;视锥反应a波振幅32.69%、48.50%和67.75%,b波26.00%、42.02%和58.70%;OPs波振幅分别达成人的15.01%、23.66%和30.03%。2.5 ROP(-)组与成年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间0个月、3个月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反应a、b潜伏期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6个月,各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0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杆反应b波振幅达成人的15.91%、28.35%和44.57%;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33.05%、49.49%和61.63%,b波30.19%、45.56%和69.66%;视锥反应a波40.67%、52.52%和64.19%,b波31.17%、43.10%和57.78%;OPs波振幅分别达到成人的13.22%、26.13%和35.29%。2.6正常足月儿组与成年对照组纵向比较结果两组间0个月、3个月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反应a、b潜伏期差异较明显(P值均<0.01);6个月,各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值均>0.01)。0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杆反应b波振幅达成人的26.80%、33.80%和45.43%;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达成人的41.90%、53.50%和69.81%,b波为35.90%、54.95%和73.36%;视锥反应a波振幅达成人的53.45%、59.70%和67.26%,b波为37.54%、50.26%和63.90% ;OPs波振幅分别达到成人的17.96%、30.83%和39.08%。结论:1早产和ROP病变均使ERG各反应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视杆反应及Ops尤为显著。早产和ROP病变对视网膜功能存在影响。2随ROP病变的消退和早产儿的发育,到6个月时,除Ops外,ERG各反应潜伏期及振幅与足月儿趋于一致。3足月儿生后ERG与成人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育至6个月时,各反应潜伏期接近成人水平,但振幅仍明显低于成人。ERG各反应振幅发育落后于潜伏期。4 F-ERG是检查婴儿视网膜功能的适宜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要融入新时代.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注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注
目的: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要致残因素。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可加重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激酶、自由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以使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并能够在面对相关问题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高校教育呈现出多元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