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境是中国的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讲求情景交融、形式统一,使有限的、生动的、鲜明的个别形式蕴涵无限的、丰富的、深广的艺术内容。唐代的意境学说因其所处的时代有了不同的特质,鉴于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反省,本文选择了唐代的意境学说作为切入点,观察它在当下中国艺术创作中的缺失和影响,从而获得有益的借鉴。本文首先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说明了在当代绘画创作中需要唐代意境理论的缘由,是唐代意境理论本身具有的特质和当代绘画创作的内在需求。然后从唐代意境学说的形成说起,简要分析了唐代意境美学的特征,并将唐代意境理论放到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来看,追寻其在当代发展的脉络。然后通过对当代绘画艺术现状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唐代意境美学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价值。同时,本文针对当代绘画艺术出现的问题提出以唐代意境学说进行解决的方案,来总结当代中国绘画应该从把握、表现文化特质、遵循自身的艺术规律,表现自身的民族性来运用意境理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当代美术艺术创作最具有中国审美、特征和特质的“意境”缺失了,追寻其中国当代艺术内蕴“意境”的缺失的背景和缘由,分别从艺术背景、理论研究、审美评价标准、创作实践几方面追根溯源的分析当代艺术“意境”缺失的现状。第二部分,中国当代意境理论的研究当然不能割断与传统的联系,在这一部分论述了唐代意境美学法形成和发展脉络,阐述了唐代意境学说的代表学说,重点论述唐代意境理论的特征,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论述了唐代意境的研究的背景和动机和研究的现实意义。首先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需要与呼唤与本土文、本民族审美相对应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而唐代的意境理论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唐代意境的本质和特征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第四部分,是在对前面三章的分析和总结上,论述唐代“意境”学说与中国当代美术艺术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家要以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精华指导创作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唐代意境理论要向当代绘画艺术创作进行大输血,当代绘画创作要通过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对唐代意境进行重新阐释并在绘画创作中保持民族性。本文进行研究、论述的意义在于:“意境”学说诞生已有一千多年,在唐朝发展到了高峰,它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艺术家本身也被物质世界所吸引,中国的艺术的现状是良莠不齐,很多在国内似乎很有名的作品并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踪其缘由,正是我们的艺术缺失了我们民族艺术的灵魂“意境”,所以在当下重提“意境”,重新树立中国艺术的立场,唤醒中国艺术的灵魂并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意境,在物质文明发达下的中国重新梳理的现代艺术的走向,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空间。其次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自然日益为人们所驱役,古代那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融合的关系不复存在,这一变化也反映到了艺术中,艺术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描写与反映,这样的作品因缺乏了意境而失去了魅力,因为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意境更是使艺术魅力得以展现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与意境是直接相关的,其所讲的“意”是指言外之意,即能够给人以美妙的体验的意绪情致,具有含蓄蕴藉、思致飘渺的特征。意境讲求意与境合,这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审美方式,如果没有意境作为艺术作品的现实存在,艺术作品本身也就无法在一定的形式空间中显现出来。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意境中所讲的“意”就是艺术作品本身的意味,“境”则有心灵创造之境的意味。艺术作品中的意与境永远是一个统一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由意与境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就是我们中国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来自于作品本身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韵味无穷的接受效果。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在当今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再次提及“意境”对中国艺术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当代绘画艺术面对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物质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迷乱,是“国际化”还是“民族化”,是“抽象”还是“具象”等等,但无论外表如何改变,内里的支撑却是需要灵魂。大部分艺术的本体特性是造型,但“型”不仅仅指“形”,重要在“造”;大部分艺术也是空间艺术,艺术家要营造“虚幻空间”。古人以为万物以气,聚则为实,散则为虚,抽象具象也不过只是在于聚散而已。至于“似与不似之间”,它无疑体现了东方式的机智,从满足审美惯性、尊重材料特点来看,不失为一剂偏方。迄今为止的丰富文化遗产和因人而异的精神趋向,决定了艺术表现手法的多元化,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既不必胶柱鼓瑟,也无法定与一门,既可由实入虚,亦可由虚入实……但无论从何入手,情感的真实与深邃最终达到境界的完成,却是其灵魂所在。“取诸造化,及于身心”,即是开给当代艺术的一剂良方,回归到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中,寻找到真实的自我,修得现景象可观,境界如意的正果,不再只是一件件没有灵魂的空壳。其次,在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重提唐代意境学说是因为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艺术界出现一批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而丧失本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了艺术作品中本土文化特征的丧失,失去了中国意味。这样的作品,既不能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品位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也无法真正得到本国大众的认同。要真正得到世界的关注,就必须在艺术中融入中国自己传统的东西,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者希望借由此文是艺术家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里值得借鉴的优秀的元素,在传统中思考未来中国的出路。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而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境。因此中国艺术家在吸收传统美学特征的过程中,在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意境”,才是创造出有中国意味的,有中国灵魂作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