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一直都是热门的话题。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一种语言常规的违反和偏离。然而,由Lakoff & Johnson于1980年共同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首先提出的现代隐喻观则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和概念化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概念隐喻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种隐喻研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产生了兴趣,但是系统地研究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的并不多。本文主要针对中美次贷危机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所收集的中文语料来自《人民日报》和《国际金融报》,英文语料来自《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所任意选取为语料的40篇报道都是2007年8月到2008年5月期间对次贷危机进行的报道,中英两种语言各20篇。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四个:1)中美次贷危机报道是否大量使用了隐喻?2)针对同一经济事件(次贷危机)进行的报道,中国和美国分别使用了什么概念隐喻?3)中美次贷危机报道中的概念隐喻使用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4)假如共享了相同的始源域,中美对始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特征的选择是否存在偏向性?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中的隐喻表达进行归类、统计、对比分析,本研究进一步印证了现代隐喻观下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1)研究论证了概念隐喻的普遍性。研究数据显示,隐喻大量地存在于中美对次贷危机的报道中。在所收集的中文语料的27, 739词中,共找出629个隐喻表达,即每隔44个词就会出现一次隐喻;而在所收集的英语语料的16, 428个词中,共找出558个隐喻表达,即每隔29个词就会出现一次隐喻。(2)研究论证了概念隐喻的基础是体验性的。通过对出现的隐喻进行分类,共归纳出15个概念隐喻,它们的始源域分别是来自于上下运动,人类,旅途,液体,战争,温度,容器,建筑,植物,机器,灾难,演出,比赛,动物和赌博。这些都来自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具体体验。人们借助它们来理解各种抽象复杂的经济现象。(3)研究论证了现代隐喻观中的系统性。本文的语料分析显示,来自于同一始源域系统内的各因素系统地投射到了目标域中以理解次贷危机中所涉及的各种抽象复杂的经济现象。例如,来自于人类这个始源域的各种特征,如身体状况、疾病、治疗、情感等都系统地投射到了抽象的经济域中。(4)研究显示,中美次贷危机报道中的概念隐喻使用存在着极高程度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差异性。所出现的15个概念隐喻中有13个概念隐喻共同出现在中英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个概念隐喻在两个语料中都分别是以上下运动、人类、旅途作为始源域的概念隐喻。此外,中美对同一个始源域下的特征的映射上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出现了大量相同的隐喻表达。作者认为如此高程度的相似性可能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人类认知的普遍性。第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刚起步不久,很多现代的经济理论都是来源自西方。这使得中国对经济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深受西方的影响。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的主体地位也加剧了两国对同一经济现象理解的相似性。(5)中美次贷危机报道中概念隐喻使用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一些概念隐喻在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例如,人类隐喻在中文语料中占26.87%,而在英文语料中占13.26%。中国明显地更倾向于使用人类这一始源域来理解经济现象。作者认为,这主要凸显了经济在中国的关键性地位。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这使得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更注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中国的次贷危机报道更倾向于用人类自身的重要性来理解经济的重要地位。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现代隐喻观下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提高人们对经济报道中大量使用隐喻的认识,能帮助人们利用隐喻更好地理解各种抽象复杂的经济现象。同时,本文也可以为经贸英语的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