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9-2015.9期间20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对针灸改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及疗效进行统计,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总结优化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方案提供客观依据。1.2通过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模型),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三种治疗方法对MCAO/R模型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海马内神经递质Ach、5-HT浓度影响的差异,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常规针刺、通心络药物治疗MCAO/R模型大鼠的疗效。初步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脑保护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从而为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方法2.1临床研究我院病案室电脑随机收集我院(2013.9-2015.9)两年内住院的200例确诊为脑梗死并采用针灸治疗的病历资料,对病历资料中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症状、症候分型、以及不同针种和不同针刺法则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脑梗死的发病特点、针灸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2.2实验研究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造模,并复制MCAO/R模型,参照大鼠的体重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化区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通心络药物组、常规针刺组、通督调神针法组,以及假手术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予以同样的饲养;在治疗上: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通心络药物组予以通心络胶囊,每次2.0mg/kg.d[1]溶于4ml蒸馏水灌胃;常规针刺组选取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位针刺;通督调神针法组予艾灸百会穴,每日一次30min,大椎穴隔天刺络放血,每次1-3滴,以及配合常规针刺组各穴针刺;以上各组治疗每日一次,为期28天。治疗前后分别对模型大鼠进行Bederson法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大鼠在第28天治疗结束后的24h和72h集中处死,断头取脑,采集标本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指标检测。3结果3.1临床研究3.1.1一般资料分析:在200例CI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分布在36-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年龄的均数与标准差为61.72±9.84岁,女性年龄的均数与标准差为62.83±10.37岁;病情轻重的分布,重型(20例)、中型(97例)、轻型(83例),以中型最多见;在CI众多的发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158例)、糖尿病(87例)、高脂血症(56例)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且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出现;CI的临床表现多以半身不遂(157例),头痛、头晕(91例)、言语不清(74例)、饮水呛咳(68例)等多见,且常常多种临床表现症状同时出现。CI的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41.4%)、风痰瘀阻证(32%)、阴虚风动(9.5%)、痰湿蒙神(6%),在200例CI中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最常见症候;在针灸治疗脑梗死的针种选择上,体针(92.5%)、头针(91%)、电针(9%)、梅花体(6.5%)等,以体针、头针为主,临床上常常多种针灸种类同时应用;在针灸法则的选择中醒脑开窍(18例)、通督调神(166例)、靳三针(7例)等,我院在治疗CI上多选择应用通督调神。3.1.2本课题研究发现,CI发病的病情轻重与年龄不相关;针灸对于改善CI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有效率均在80%以上;且在针灸法则的选择上,通督调神针法在我院应用广泛,200例CI中83%的针灸治疗选用通督调神针法。3.2实验研究3.2.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均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及通心络药物(P<0.05)。3.2.2通心络药物、常规针刺、通督调神针法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5-HT的含量。疗程结束后24h,常规针刺组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5-HT含量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P<0.05);且通督调神针法组降低脑组织缺血海马区5-HT含量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及常规针刺组(P<0.01,P<0.05);疗程结束后72h,各组均能持续调节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5-HT的含量,常规针刺组与通心络药物组比较无差异(P>0.05),通督调神针法组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常规针刺组(P<0.05)。3.2.3通心络药物、常规针刺、通督调神针法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Ach E的含量。疗程结束后24h,常规针刺组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Ach E含量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P<0.05),且通督调神针法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及常规针刺组(P<0.05);疗程结束后72h,各组均能持续调节模型大鼠脑组织缺血海马区Ach E的含量,常规针刺组优于通心络药物组(P<0.05),通督调神针法组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组、常规针刺组(P<0.05)。4结论4.1临床研究4.1.1一般资料分析:在200例CI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年龄的均数与标准差为61.72±9.84岁,女性年龄的均数与标准差为62.83±10.37岁;病情轻重的分布,以中型最多见;在CI众多的发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且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出现;CI的临床表现多以半身不遂,头痛、头晕、言语不清、饮水呛咳等多见,且常常多种临床表现症状同时出现。在200例CI中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最常见症候;在针灸治疗脑梗死的针种选择上,以体针、头针为主,临床上常常多种针灸种类同时应用;针灸法则的选择中,我院在治疗CI多选择应用通督调神法。4.1.2本课题研究发现,CI发病的病情轻重与年龄不相关;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CI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通督调神法在我院应用广泛,200例CI中83%的治疗选用通督调神法,其疗效得到临床认可,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4.2实验研究4.2.1通心络药物、常规针刺、通督调神针法均能降低MCAO/R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三种方法疗效的比较,常规针刺优于通心络药物;通督调神针法优于通心络药物及常规针刺。4.2.2通心络药物、常规针刺、通督调神针法均对MCAO/R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递质5-HT和Ach E的浓度含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通督调神针法对于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缺血海马区神经递质5-HT含量以及增加Ach E含量的疗效优于通心络药物及常规针刺。4.2.3通督调神针法有效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损伤,可能与减少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而增加乙酰胆碱酯酶的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