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6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IL-17D、CD163的表达,探讨白介素、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及作用,发掘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分子免疫机制,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50例卵巢上皮性癌及1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IL-17D、CD163的表达。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免疫组化结果采用χ2和Kruskal-Wallis H双侧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 IL-17D、CD163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卵巢上皮性癌组中IL-17D、CD163的阳性表达率(74.0%,80.0%)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40.0%,30.0%)和正常卵巢组(0.0%,10.0%),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IL-17D、CD163的表达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L-17D、CD16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IL-17D蛋白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的表达: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中IL-17D的阳性表达率74.0%,高于早期(Ⅰ、Ⅱ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阳性率50.0%,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D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组的表达:低分化卵巢上皮性癌中IL-17D的阳性表达率90.9%,高于中-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60.7%,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D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的表达:在浆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66.7%,粘液性囊腺癌阳性率75.0%,宫内膜样癌阳性率88.9%,透明细胞癌阳性率40.0%,未分类腺癌阳性率80.0%,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D蛋白在不同年龄组(<60岁组阳性表达率66.7%;≥60岁组阳性表达率85.0%),腹水量高低组间(腹水量≤500ml,阳性表达率66.7%;>500ml,阳性表达率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的表达: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中CD163的阳性表达率88.9%高于早期(Ⅰ、Ⅱ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阳性率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在不同分化程度组的表达:低分化卵巢上皮性癌中CD163的阳性表达率95.5%高于中-高分化卵巢上皮性癌的阳性率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在不同病理类型间的表达:在浆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91.7%,粘液性囊腺癌阳性表达率50.0%,宫内膜样癌阳性表达率88.9%,透明细胞癌阳性表达率60.0%,未分类腺癌阳性表达率80.0%,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在不同年龄组(<60岁,阳性表达率73.3%;≥60岁,阳性表达率90.0%)间,腹水量高低组间(腹水量≤500ml,阳性表达率76.2%;>500ml,阳性表达率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IL-17D与CD16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经检验,IL-17D与CD163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88,P=0.005,P<0.01)。结论:1. IL-17D和CD163在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有上升的趋势。表明IL-17D和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有关;2. IL-17D、CD163的阳性表达率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且二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二者表达的阳性率越高。表明IL-17D、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3.检测IL-17D、CD163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表达对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