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形成了家族文学的一个高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这众多的作家中,以《古船》的发表而在中国文坛引起人们关注的张炜,其创作的家族小说在这一时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张炜的家族小说呈现出来的亲子关系模式非常引人注目,这种创作对于帮助我们正确认识20世纪80、90年代语境下国人对传统文化中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家族小说中,亲子关系是家族小说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情节因素,它是由“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等主题反复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形成的。本文在研究张炜家族小说中的亲子关系时,把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分析,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家族小说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和探寻。在简述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张炜家族小说在当代家族小说中别树一帜的地位,特别是其家族小说中亲子关系的呈现,是张炜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重要表现,值得深入研究。父子关系是张炜的家族小说中的一种重要人物关系。正是父子不断的冲突才构成张炜家族小说叙事的推动力,这种冲突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平衡,这种寻找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父子关系从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是由于“父亲”的缺席而造成的子女们“无父”身份,为了身份完整而产生了的“寻父”的憧憬;二是子对父的“弑父”冲动与渎父意识;三是子对父亲的拒绝与逃离。张炜在家族小说中对“母性”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一方面,小说中表现出了母亲面对危难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对子女们的庇护,表现了母爱的崇高;另一方面,小说中她们也表明母亲是人而不是神,在特定的环境中,母爱的释放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弱化或扭曲,因而偏重强调母亲作为人的“人性”,写出复杂的人性纠葛,甚至书写出其丑恶一面。为了深入的了解张炜的创作动机和原因,作者试着对张炜家族小说亲子关系模式探源。20世纪转型期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作家的自身经历等原因造成了张炜家族小说中如此异彩纷呈的亲子关系。并指出亲与子关系模式在家族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于:子女对“父亲”的逃离与寻找,表明子女观照自身、追求自我的需要;对母爱以及象征“母性世界”的回归与向往,又表现出了子女在文化身份上对自己身份完整的渴望以及主体人格认同的焦虑;这也正是张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文化的矛盾心理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