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董湘玉教授治疗“痞满”的处方和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以总结董湘玉教授治疗“痞满”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更好的传承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对董湘玉教授2014-2016年门诊治疗“痞满”的病案进行整理,筛选出治疗“痞满”病的处方528首,并以证候分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其中饮食内停证3首,痰湿中阻证210首,湿热阻胃证111首,肝胃不和证31首,脾胃虚弱证110首,胃阴不足证63首,通过该软件平台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核心算法,分别对董湘玉教授治疗“痞满”病的528首处方及6个证型中数据量大于30的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挖掘董湘玉教授治疗“痞满”的处方用药规律。 结果:在分别对董湘玉教授治疗“痞满”的处方经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治疗“痞满”病的94味药物四气中寒性药物占总药比的34.76%,温性药占41.51%,平性药占22.89%,热性药物占0.28%;五味中苦味药占使用总药物的37.4%,辛味药占30.36%,甘味药占26.57%,酸味药占5.54%,咸味药占0.12%;药物的归经统计上前三位分别是脾经、胃经、肺经;其中使用频率大于100的药物有:甘草、厚朴、半夏、黄芩、白芍、茯苓、当归、柴胡、佛手、生姜、香附、枳壳、川芎、黄连、麦冬、苏叶、太子参、北沙参、延胡索、蒲公英。 2.治疗“痞满”病的528首处方中共使用94味中药,组方规律分析显示使用的常用药物组合由半夏、厚朴、黄芩、甘草、茯苓、柴胡、白芍组成,新方分析得到8个核心药物组合、4个候选新方。 3.治疗痰湿中阻证的210首处方中共使用75味中药,组方规律分析显示使用的常用药物组合由半夏、厚朴、甘草、茯苓、黄芩、白芍、柴胡组成,新方分析得到12个核心组合、6个候选新方。 4.治疗湿热阻胃证111首处方中共使用59味中药,组方规律分析显示使用的常用药物组合由半夏、厚朴、黄芩、茯苓、甘草组成,新方分析得到10个核心组合、5个候选新方。 5.治疗脾胃虚弱证110首处方中共使用56味中药,组方规律分析显示使用的常用药物组合由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黄芩、半夏、厚朴、太子参、佛手组成,新方分析结果得到14个核心组合、7个候选处方。. 6.治疗胃阴不足证63首处方中共使用57味中药,组方规律分析显示使用的常用药物组合由甘草、白芍、当归、佛手、麦冬、黄芩、厚朴、北沙参组成,新方分析得到14个核心组合。7个候选新方。 结论:董湘玉教授认为“痞满”应以胃脘满闷不舒为主症,并可兼有痛症,但其疼痛程度和性质较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明显区别,在组方用药时多采用“疏肝、柔肝”和“辛开苦降甘调”的治法,同时重视“治气”和“固本”的治则,临床常以“半夏厚朴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加减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使我们能更好的掌握他们的组方和用药经验,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经验传承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