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峙与竞争的状态。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止于1991年。在冷战时期,作为与苏联接壤的小国,芬兰是极少数能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的国家。冷战时期芬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该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决定的。本文将围绕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展开论述,主要解释以下三个问题:
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是什么?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其实并不是从1947年冷战正式开始的时候才逐渐形成的,其开始于1944年9月苏芬继续战争的结束。继续战争中芬兰的战败是芬兰对苏政策的分水岭,而1944年至1947年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影响并塑造了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1947年冷战正式开始之后芬兰的对苏政策也是芬兰在1944年至1947年间的对苏政策的延续。因此本文把1944年作为论述冷战时期芬兰对苏政策的时间与逻辑起点。至于冷战时期芬兰对苏政策的特点,其可以概括为对苏妥协。具体而言,以1956年苏联归还波卡拉海军基地为界,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4年至1956年为第一阶段,其对苏政策的目标是恢复受到损害的国家安全,原则是迎合苏联,手段是一种变通的“中立”;1956年至冷战结束为第二阶段,其对苏政策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对苏政策的原则是不得罪苏联,手段是中立。
为什么冷战时期芬兰会实行对苏妥协的政策?芬兰对苏妥协政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必然性是由国际格局的改变和苏芬关系的历史决定的:首先是国际格局从冷战前的多极变为冷战时的两极,由于潜在盟国数量的减少,芬兰采取与苏联对抗政策的可能性降低了;其次是芬兰在冷战前与苏联两次战争的经历使得芬兰的政治精英意识到,作为与超级大国相邻的小国,对抗政策根本没有出路。因此,妥协取代对抗成为了芬兰在外交政策上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冷战时期芬兰的对苏政策能够取得成功?在冷战中,芬兰在对苏政策的指导下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更大的国家利益,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安全,这充分说明其冷战时期的对苏政策是成功的。芬兰对苏政策成功的直接原因是这一政策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其根本原因可以从地缘政治、国内政治和芬兰领导人个人三个层面得到解释:从地缘政治上来说,芬兰的战略地位的下降以及北欧的均势这两大因素使得苏联在冷战中没有很强的控制芬兰的必要性,这就给芬兰的对苏政策留出了必要的空间;从国家层面来看,芬兰的民主政治体制比较稳固,芬兰共产党的势力较弱,芬兰国内民众对苏联的态度也比较积极,这些都增强了芬兰对苏政策的稳定性;从个人层面来看,冷战时期芬兰的最高领导人,尤其是巴基锡维和吉科宁两位总统是该时期芬兰对苏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对扭转国内反苏风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且都与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些使得芬兰的对苏政策更易获得苏联的认可。其中,地缘政治因素是芬兰对苏政策成功的基础,国内的因素是保障,个人因素则起到了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