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而研究农业生产中的农户行为,不仅是科学指导农业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户行为的基础;在食品安全隐患严重的今天,更是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户行为体系的梳理,为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及农户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主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并尝试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的分析思路,在农户行为理性及目标多重性的假定条件下,将农户行为目标作为联系农户行为的压力和行为状态、行为效应的中间量,构建出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户行为的“压力-状态-效应”(PSE)框架。为勾勒四川省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格局,本文第三部分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三个维度对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进行了现状描述。第四部分沿理论路径分别从农户行为压力(P)、行为状态(S)以及行为效应(E)三方面对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农户行为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全省14个市区样本农户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户行为得分水平整体偏低;(2)我省各地农户行为的得分排名情况与地区之间的GDP排名呈现明显的反向相关关系;(3)各地拥有的生态村个数只与农户行为压力得分情况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农户行为整体的PSR得分并未形成对照,此现象充分说明我省生态村的评选标准还停留在考核农户生活压力指标(尤其是经济压力指标)的层面上,而对农户行为体系的其他两项指标体现不足。由此笔者提出加强对农户行为的长期跟踪和监管,引导农户逐步从传统农业生产行为方式向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方式转变;淡化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在生态农业建设评比中的作用;对生态农业建设采用分级评比标准,促使地区建设生态农业从争量到重质转变;出台鼓励农户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