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大神,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信仰基础,伏羲女娲信仰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图像,为我们研究伏羲女娲信仰与华夏文明传播提供重要资料。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根据现有资料,甘肃境内伏绘有羲女娲图像的考古遗存共计29件,其中,壁画3幅,画像砖8块,棺板画11幅,灰陶盆1个,造像6尊,分布在今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天水地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表明,人首蛇身、日月、规矩为伏羲女娲图像的基本构图要素,各区域间存在细微差异。甘肃伏羲女娲图像分为对立型、交尾型、坐立型三种。甘肃地区的伏羲女娲信仰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今,伏羲女娲二神经历了各自独立、对偶、相对独立的三个发展阶段。伏羲女娲图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经先秦时期发轫,人首蛇身的形象稳定出现于汉代中原地区的墓葬绘画艺术中。魏晋时期,甘肃河西魏晋墓发现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现实生活与思想观念。甘肃魏晋时期的伏羲女娲图像构图受汉代中原地区影响,在与本地少数民族的不断交融后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隋唐之际,伏羲女娲图像经河西走廊传播至新疆地区,伏羲女娲信仰继续流布。宋元以降,伏羲女娲图像开始衰落,逐渐在墓葬绘画中消失,随着全国通祀三皇,各地兴建伏羲庙,伏羲女娲开始以完全人形固定出现在庙宇祠堂中。甘肃天水地区保存了全国规模最大伏羲庙、女娲祠,祭祀伏羲女娲也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祈求平安的重要活动之一。甘肃地区的伏羲女娲遗存丰富、特色鲜明、时代延续久远,是伏羲女娲信仰流布的重要地区,这些文化遗产从华夏文明起源之始一直绵延不绝,是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和典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