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并可能存在ENS肠神经元异常,但糖尿病时肠神经元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及其下游信号途径PI3K/Akt可能在糖尿病肠神经元病变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肠神经元的损伤情况以及GDNF及其下游信号途径PI3K/Akt在肠神经元存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4周组、糖尿病8周组、糖尿病12周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造模成功后按不同时间点分别取各组大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标本。p-Akt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检测标志,PGP9.5作为肠道总神经元检测标志。用real-time PCR,SABC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GDNF,p-Akt和nNOS(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CHAT(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元及总神经元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GDNF的表达水平在糖尿病8周及糖尿病12周时均明显下降(p<0.01)。糖尿病12周GDNF的表达相比糖尿病8周时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糖尿病4周与对照组相比GDN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p-Akt的表达变化趋势与GDNF的表达变化相同,即p-Akt的表达在糖尿病8周和糖尿病12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下降(p<0.01)。(3)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的nNOS神经元,CHAT神经元及总神经元数目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肠神经元的显著减少。GDNF及其下游信号途径PI3K/Akt作为肠神经元存活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可能在糖尿病肠神经元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背景:电针刺激(Electroacupuncture, EA)足三里穴位已被应用于减轻胃肠道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前一部分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致肠道神经元病变,但电针刺激是否影响ENS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受损的ENS神经元的作用。初步探讨EA作用的胃肠道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6周组,糖尿病+慢性高频EA组,糖尿病+慢性低频EA组,糖尿病+慢性假性刺激组,糖尿病+急性高频EA组,糖尿病+急性低频EA组,糖尿病+急性假性刺激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高频EA参数为100HZ,1mA;低频EA参数为10HZ,1mA;假性刺激组为仅给予针刺,刺激时不通电。慢性EA组自糖尿病造模成功开始给予共6周EA,急性EA组为糖尿病第6周开始给予1周EA,刺激时间为30min/d。造模结束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标本。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总神经元PGP9.5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PGP9.5和nNOS或CHAT的双重染色的神经元表达情况。用real-time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总神经元PGP9.5,代表性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兴奋性神经元CHAT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总神经元和nNOS、CHAT两种神经元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DM6周时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慢性高频EA组与DM组和DM+其他EA组相比,总神经元,nNOS、CHAT两种神经元的表达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使糖尿病大鼠损伤的肠道神经元发生修复。背景:我们第二部分研究显示慢性高频电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结肠受损的肠神经元有修复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第一部分研究结果提示GDNF及下游信号途径PI3K/Akt作为肠神经元存活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糖尿病肠神经元病变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是否参与电针刺激对神经元病变的修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受损的ENS神经元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6周组,糖尿病+慢性高频EA组,糖尿病+慢性低频EA组,糖尿病+慢性假性刺激组,糖尿病+急性高频EA组,糖尿病+急性低频EA组,糖尿病+急性假性刺激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高频EA参数为100HZ,1mA;低频EA参数为10HZ,1mA;假性刺激组为仅给予针刺,刺激时不通电。慢性EA组自糖尿病造模成功开始给予共6周EA,急性EA组为糖尿病第6周开始给予1周EA,刺激时间为30min/d。造模结束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标本。用real-time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GDNF、p-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高频EA组与DM组和DM+其他EA组相比,GDNF及PI3K/Akt的表达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均明显增加。结论:GDNF及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电针刺激促进糖尿病大鼠损伤的肠道神经元发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