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领导湘军平定太平军后,总结在长江水上作战的经验教训,奏请将湘军水师改建为经制绿营式长江水师,以确保东南大局稳定。清政府考虑到要维护长江一带稳定和安置湘军立功水勇,批准了曾的建议。之后,在南北洋大搞海防建设的大环境里,长江水师的近代军事变革却长期陷于停滞。为考察其落后的具体状况并探究其中原因,本文拟对影响长江水师战斗力的两个最主要物质因素—武器装备和官兵的具体发展状况、水师经费收支情况和当时清政府对其经营之经过进行研究。 长江水师建立后,其官兵人数变化不大,武器装备长期没有更新,木质师船伴随其始终,前装洋枪炮、旧式鸟枪以及刀矛等冷兵器更新缓慢。长江水师自始至终几乎没有使用过近代兵轮,尽管其提督曾统领过南洋兵轮,但它们并不归长江水师使用。 长江水师主要以资历和关系为标准从其内部选拔原湘军立功水勇为军官,招募沿江渔民为水兵,近代军事人才很难进入;它固守原湘军水师训练方式和治军条例,并保留了绿营水师的一些规章。其实,它已成为纪念湘军水师昔日辉煌和湘军立功水勇安度余生的地方,其战斗力始终保持在湘军水师的水平上。长江水师长期担负着捕盗、缉私、守卡、御侮等重要职责,为维护沿江一带稳定做出贡献。但由于自身发展滞后,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些职责。 长江水师经费主要由沿江五处厘卡供给,岁饷70余万,然而,它却被大量的整体人事经费占去。尽管长江水师经费因被挪用而有所减少,这对其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其仍有进行近代军事变革的可能。 为发展长江水师,曾国藩虽有变革之心,却没能实现;当时的廷臣疆吏也曾积极出谋划策,提出裁减旧式师船并以所省经费购造新式兵轮的可行办法;清廷博采众议,在两次海防大讨论中做出决策,为其发展指引方向,并敦促其进行变革。然而,长江水师主管大臣昧于时势的发展,始终将其防御对象锁定在作乱的“匪徒”上,对清廷的决策采取抵制态度,使长江水师错失发展良机。 追溯长江水师发展滞后的原因:首先,其主管大臣建军思想落后是制约其变革的主要因素;其次,晚清海防急于江防的现实使长江水师的发展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其变革受到限制;再次,长江水师担负的多种职责也限制了其发展;最后,清廷对长江水师没有军饷调剂权,这影响了其变革决策的贯彻执行,水师也因此长期得不到发展;此外,当时中国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也阻碍了长江水师武器装备的更新。总之,清季长江水师发展滞后是当时落后的清政府在军事上向近代转型迟缓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