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语篇分析,对《产经新闻》和《朝日新闻》进行比较,旨在探究日本新闻中的“中国游客”形象构建过程。具体来说,首先通过计量文本分析对《产经新闻》和《朝日新闻》中的“中国游客”具体对象及其形象构建进行分析,并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工具对典型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媒体因素上对“中国游客”形象构建的影响要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经新闻》中的“中国游客”具有“购物欲强”,“经济实力强”,“负面因素”等形象,而《朝日新闻》中的“中国游客”虽然在“购物欲强”,“经济实力强”,“不稳定因素”等形象上与《产经新闻》类似,但是在将“中国游客”视为“重要的客人”这一点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此外,“中国游客”的形象构建与报道态度以及报道领域息息相关。《产经新闻》在承认“中国游客”带来的经济效应的同时将他们看作社会负面因素。而《朝日新闻》虽然存在着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但仍将他们视为重要的客人。此外,两大报刊的框架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却产生了同质化现象。“中国游客”形象构建过程中也由于此同质化现象而导致了形象的局限性。但两大报刊在形象的内涵上仍存在差异。另外,根据对框架的定量统计可以看出两大报刊均对“中国游客”产生的“影响”表现出了关注。但是,相较于《产经新闻》对经济影响的偏重,《朝日新闻》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对游客的吸引政策以及接待措施上。中国游客的形象变化分析部分,对2004年―2009年和2010年―2016年两个阶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两大报刊虽然在各年份上存在着报道态度的差异,但其在报道内容和报道焦点上十分类似。在报道内容及焦点上有着如下特点,首先,两大报刊中关于“影响”的相关报道均有着增加的趋势。此外,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两大报刊的关注焦点纷纷从“交流与对话”转移到了“旅游现状”。在报道态度上有如下特点,首先,《朝日新闻》的报道态度转变不及《产经新闻》般剧烈。其次,《产经新闻》在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将“中国游客”视为“不稳定因素”或“负面因素”的报道态度。此外,通过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两大报刊的报道态度转变是以“交流的扩大”,“东日本大地震”,“钓鱼岛争端”,“中国游客的爆买”等事件为契机的。在本论文的分析期间内,两大报刊的报道态度上的差异主要在集中于2013年和2016年。“中国游客”的形象构建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日本观光立国的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相互契合,中国的税制,文化差异,媒体框架以及新闻报道的负面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