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庆阳农村地区气温等气象因素、大气污染指标与脑血管意外逐日入院人次的关联,深入分析各因素对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滞后效应,为庆阳农村地区脑血管意外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庆阳农村地区脑血管意外入院数据、气象数据以及2015年及以后的大气污染数据。描述脑血管意外入院人次分布、气象及大气污染基本情况。利用2010-2016年庆阳农村地区脑血管意外的入院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在广义相加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混合广义相加模型,探讨气温与脑血管意外的关联及其滞后效应。利用2015-2016年甘肃庆阳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数据,并结合脑血管意外逐日入院人次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PM2.5、PM10、SO2等大气污染指标对脑血管意外的影响。结果:1.庆阳农村地区平均气温对6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最大,其超额危险度1.867%;最高气温对6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1.018;24h变温对6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的影响最大,且气温日较差仅在65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气温指标对男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女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平均气温升高,各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先呈上升趋势,在2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而对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随平均气温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2.庆阳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各气温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最优单滞后效应和移动平均累积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下男性中,除了最高气温的累积滞后和24h变温的单滞后效应外,其他指标的单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下女性中除了最高气温外,其他指标的单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气温指标对女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累积滞后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65岁以下男性、65岁及以上女性和65岁以下女性三个亚组中SO2和CO对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2对65岁以下女性人群的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1.427;CO对65岁以下男性人群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等于1.318。PM2.5对庆阳农村地区男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庆阳农村地区PM2.5对各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多在第14天效应达到最大。PM10对65岁以下男性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当天效应最大,且短期滞后效应明显。PM10对其他各亚组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滞后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SO2对各亚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但SO2对各人群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滞后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CO对各亚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中长期滞后效应。NO2对部分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效应。O3对各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滞后效应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气温指标对庆阳农村地区各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65岁及以上人群影响更大。气温指标对庆阳农村地区女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有影响,而对男性无影响。2.庆阳农村地区气温指标对各亚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65岁及以上人群中气温指标对男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滞后效应更明显。气温指标对女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而对男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滞后效应不明显。3.庆阳农村地区颗粒物的浓度与脑血管意外风险存在非线性关联。PM2.5对各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14天时效应最大。PM10对65岁以下男性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效应。4.SO2对各亚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且对65岁以下女性人群的累积效应最大。CO对65岁以下男性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影响的累积效应最大。NO2对部分亚组人群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