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主要用于呼吸困难急诊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但关于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还很少。目的:研究NT-proBNP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测定50名严重创伤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后第1、3、7天的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CK-MB).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 cTn-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同时记录第1、3天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及第1天至第3天的液体进出量;记录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观察50例严重创伤患者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及比较不同预后组、不同损伤程度患者NT-proBNP变化的特点及差异,分析NT-proBNP对预后的判断价值及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析存活患者NT-proBNP水平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 LOS)、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NT-proBNP与CVP的相关性,及其各自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NT-proBNP变化值与液体平衡的相关性。分别比较伴颅脑损伤组及不伴颅脑损伤组、PCT升高组与PCT正常组之间的NT-proBNP差异。分析NT-proBNP与各时点GCS、CK-MB、cTn-I相关性。并对各时点与NT-proBNP有相关性的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0例严重创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NT-proBNP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死亡组各时点的NT-proBNP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第7天较第1天NT-proBNP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第7天NT-proBNP较第1天、第3天均降低(P<0.05)。ISS≥25组与ISS<25组比较,各时点NT-proBNP均较高(P<0.05)。ISS≥25组各时点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SS<25组第7天较第3天水平下降(P<0.05)。32例患者第3天与第1天NT-proBNP差值(△NT-proBNP)与第3天与第1天CVP差值ΔCVP有较好的相关性(r=0.708,p<0.001)。伴颅脑损伤组与无颅脑损伤组各时点的NT-proBNP均无明显差别。第3、7天PCT升高组的NT-proBNP明显高于PCT正常组(P<0.05)。各时点的NT-proBNP与CK-MB、cTn-I均有弱相关性(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过高的NT-proBNP水平及NT-proBNP持续维持在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NT-proBNP可用于判断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动态观察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并结合其他容量评估指标能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指导临床作出液体管理方面的决策。严重创伤患者伤后NT-proBNP水平升高还可能与心肌损伤、并发脓毒症有一定关系。伴颅脑损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与不伴颅脑损伤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别。NT-proBNP的检测可作为严重创伤救治中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