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烟煤中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枣庄煤炭资源丰富,但多采用炼焦、燃烧等传统方式利用,从分子水平上系统分析研究枣庄煤有机质组成,探索枣庄煤炭资源利用新方法,有利于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并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鉴于两种枣庄烟煤(大兴煤和田陈煤)复杂的分子组成,很难根据某种单一的方法得到其完整的组成信息,故本研究分别采用四种萃取(索氏萃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工艺和一种萃取协同氧化解聚(UAE/H2O2)相结合的工艺将有机质从煤中分离出来,详细分析了五种分离工艺条件下枣庄煤提取产物的分子结构组成,为枣庄烟煤进行非燃料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索氏萃取(SE)从两种煤中萃取得到的物质种类最少,但SE获得的含氯化合物比重最多;大兴煤(DX)SE含氯化合物占主要地位(76.3%),其中六氯乙烷的相对含量占22.95%。田陈煤(TC)萃取物中含氯化合物为主(76.4%),其中六氯乙烷的含量占25.54%。从萃取机理角度解释并分析了含氯化合物在SE中为主要产物的原因。六氯乙烷的生成可以证明萃取过程中有自由基生成,同时为六氯乙烷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超声萃取(UAE)DX煤的萃取物中能够检测到的化合物有37种,其中脂肪烃和芳香化合物各12种,六氯乙烷的含量为10%,五氯丙烷含量为10.6%。而TC煤CCl4萃取液检出有机化合物共有26种,其中肪烃和芳香化合物各10种,六氯乙烷约占19%。微波萃取(MAE)对枣庄煤CCl4溶剂下最佳操作条件是80℃,8h,800W。DX煤的MAE萃取物中能够检测到的化合物有75种,萃取物中肪烃化合物20种,含氧化合物22种,萃取物中C2Cl6占11.77%,含硫化合物占0.68%。微波萃取TC煤的萃取物中能够检测到的有机化合物共有53种。其中肪烃化合物17种,含氧化合物20种;三种含氯化合物中,六氯乙烷占19%。萃取物含硫化合物占3.2%。两种煤在萃取物中都鉴定出一些生物标记化合物。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CCO2)进行协同CCl4萃取,DX的SCCO2萃取物中共检测出48种有机化合物。其中19种烷烃,7种芳烃类。TC煤SCCO2的萃取物检测到52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20种烷烃,14种芳烃类。生物标记化合物可以推测枣庄煤是成煤植物在较强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
  采用了FT-IR、XRD和电镜等检测手段,对四种萃取工艺得到的萃余煤进行了表征,枣庄两种煤的CCl4萃取工艺中,四种萃取方法均未破坏(弱破坏)煤的大分子结构。但煤的微晶结构有所改变。四种萃取分离机理的共性是在萃取条件下CCl4被诱导产生了自由基,四种萃取工艺得到的CCl4萃取产物中都检测到氯代烃,CCl4萃取同一种煤所得萃取物分析表明,不同的萃取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的萃取产物,进一步证明了萃取手段也是影响萃取结果的因素。
  枣庄煤的超声/H2O2氧化系统有利于萃取。PE、乙醚、CS2对氧化后的水相有较好萃取效果,初步实现分离出以烷烃为主的石油醚萃取物,以醇类为主的乙醚萃取物。采用PE、CS2、苯、甲醇和丙酮/CS2溶剂对枣庄煤H2O2氧化残余煤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极性不同的溶剂可以有效富集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不仅为煤氧化残余煤中有机化合物的精细分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煤的大分子结构研究提供一定信息,还为氧化残余煤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该研究对煤非燃料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对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可分离出相应的族类化合物。
  枣庄煤超声/H2O2氧化残煤的红外光谱显示了C-Cl键的存在,SEM-EDS检测到氧化残煤中Cl重量百分含量为0.37%以上,说明与煤的作用可能有氯化煤的生成。
其他文献
搅拌反应器是化工领域中常见的流体混合单元设备,其设备的混合性能直接影响着流体混合及相关过程工业的经济性与工艺效率。近年来,关于搅拌反应器内气-液混合特性的研究,主要包含宏观、介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的内容,重点在于研究气液搅拌反应器内两相的流体力学行为与反应器外控参数间的相关性。然而,由于在带挡板的搅拌反应器内的流动模式表现为一个具有典型准周期的三维高湍流动力系统,在时空尺度上具体呈现出跨越数个数量级
高速分散反应器(high speed disperser,HSD)是一种核心部分由单级或多级转子构成的过程强化反应器。本文对高速分散反应器的气液吸收传质特性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反应器的工业应用提供流体力学和传递过程的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首先对带有四级转子和不同填料组合时的高速分散反应器在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时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级转子时的液滴平均直径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大或液体流量的减
学位
为了保证核能的清洁和可持续利用,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从而实现闭式的核燃料循环至关重要。核燃料经水法工艺分离后会产生大量的高放废液。高放废液具有成分复杂、高放射性、高毒性的特点。特别是其中所含的alpha核素如钚和次锕系元素,半衰期极长,需经过数十万年的自然衰变才能达到对生态圈无害的水平。如何对高放废液进行妥善的处置以降低其对人类的潜在危害意义重大。迄今,高放废液最为成熟的处置技术是玻璃固化-地质处置
学位
多孔材料在化学工程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如新能源电极材料,温室气体的捕集,混合物分离与提纯,高效催化,传感器设计等。多孔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涉及到流体在多孔材料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受限流体的性质开展了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但由于多孔材料种类丰富,受限流体性质还受孔径大小、孔隙率、流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流体密度、温度、压强等诸多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还相互关联,因此统
学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CFRP在飞机上的使用比例已成为衡量该飞行器先进与否的重要判定依据,更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是否强大的具体体现。CFRP零件在安装前一般都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孔加工,约占加工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CFRP材料具有层间强度低、各向异性、硬度高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以PM2.5为特征的雾霾天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细颗粒物(PMs)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其控制和治理迫在眉睫。在现有的治理方法中,催化氧化是降解VOCs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膜过滤技术则是高效的PMs捕集净化技术。然而,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大气具有更强的PM2.5生成趋势,开展集除尘与催化一体化的处理模式对工业源复杂烟
学位
21世纪人类社会向空天的探索促使了各类航空航天设备的出现并使信息化、全球化越来越高,并随着电子便携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加工技术的微型化和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微型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或其他小型高科技装置不断涌现,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科技装置和科学研究的微尺度、微型化方向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发
学位
甘薯(Ipomoea batatas.L)是世界第六大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薯渣,大部分薯渣作为废弃物直接丢弃,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薯渣中富含果胶,果胶除用作胶凝剂和增稠剂外,近年来作为新型高效生物吸附剂已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结构的天然大分子聚合物,果胶的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善其理化性质,扩
学位
二氧化碳(CO_2)排放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并且使造成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并限制其排放量。CO_2捕集和封存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化石燃烧所引起的CO_2过度排放的策略。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CO_2捕集材料,即液体吸收材料和固体吸附材料。然而,这些CO_2捕集材料一般为颗粒状或具有腐蚀性,其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高。因此,对具有CO
学位
膜的性能如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抗菌性能和抗凝血性能等主要是由膜的表界面功能决定的。因此对膜的表界面改性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相转化过程只涉及对膜孔结构的调控,是一个典型的物理过程。为了在相转化过程中对膜进行功能改性,提出了“化学相转化”的概念。其宗旨是围绕相转化全过程控制功能分子在膜及微孔表面的迁移及交联反应实现对膜的功能改性。本论文根据改性分子迁移路径的不同,将改性方法具体分为:基于铸膜液的“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