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养老压力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同辈支持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具有安全保障、精神保障、尊重保障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自身人际沟通能力不足、家庭隔代照料任务繁重导致个人时间缺乏、缺少文娱活动场所致使接触同辈人群机会减少等原因,许多老年人并未建立有效的同辈支持。以小组工作方式增强慢性病老年患者同辈支持,具有弥补照料不足、提高活动参与、促进角色转换和增强安全归属等优势,是解决慢性病老年患者同辈支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以小组工作方法为手段,对增强老年慢性病患者同辈支持进行了实务研究,尝试探索增强老年人同辈支持的可能途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半结构访谈了解Q市S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同辈支持的现状,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以小组工作方式介入慢性病老年群体同辈支持所面临的困境。从个体微观层面出发,力图解决老年人对慢性病护理和保健医疗知识的缺乏、消极无用论和精神压力大等问题;从专业层面出发,通过小组互动和分享,帮助老年人促进自我认知,提高人际关系,学习他人求助经验并运用,构建同辈支持网络,促进老人健康幸福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小组工作方法增强慢性病老年患者同辈支持的研究,对其动力机制和方法技术进行探索与讨论,得出:恰当的小组目标、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认可、衔接的小组活动内容和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会对小组目标的达成积极影响,而正式支持缺乏、动员主体不足和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足等会对小组目标的达成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针对消极因素,提出宏观上构建“志愿组团机构养老”新型模式、中观上有效利用志愿者服务资源与建立长期支持以扩大动员主体和微观上关注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等建议。通过小组实践和活动评估,有力的证明了小组工作在构建慢性病老年患者长效稳定持续的同辈支持网络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工作提供慢性病老年患者养老服务的实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