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CDD/Fs和dl-PCBs因其具有高毒性、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性,成为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二者的污染水平、污染源、清单估算、风险评估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测定了典型地区样品中的PCDD/Fs和dl-PCBs,分析了各自的分布模式,探索性的比较了不同功能区分布模式的异同,并评估了这两类物质的摄食暴露水平,希望能够为进一步识别污染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选取台州作为研究区域,测定了典型功能区域土壤、植物以及生物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探讨了该地区PCDD/Fs和dl-PCBs的污染水平、分布模式以及污染来源,并评估了当地居民PCDD/Fs和dl-PCBs的摄食暴露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植物和生物样品PCDD/Fs浓度范围分别为134.68—11272.59pg/g、260.86—3292.50pg/g、3.18—2447.58pg/g,而dl-PCB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22.00—158215.44pg/g、2159.78—48357.82pg/g、18.00—2937.8pg/g;三类样品中PCDD/Fs的毒性当量范围分别为1.81—973.91pg WHO-TEQ/g.26.11—369.12pg WHO-TEQ/g、0.06—4.04 pg WHO-TEQ/g,而dl-PCBs的毒性当量范围分别为0.20—278.75pg WHO-TEQ/g、2.54—74.16 pg WHO-TEQ/g、0.019—2.56 pgWHO-TEQ/g。PCDD/Fs和dl-PCBs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外背景地区。
土壤、植物和生物样品中都以OCDD含量最高。植物样品中四氯取代的TeCDFs、五氯取代的PeCDFs以及六氯取代的HxCDFs含量也较高。生物样品中除了OCDD外,1234678-HpCDD、12378-PeCDF的含量也较高。三类样品都以23478-PeCDF毒性当量最高。dl-PCBs各异构体中,所有样品中都是以PCB114浓度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PCB123,而毒性当量则以PCB126最高,其次为PCB114。
对比不同功能区PCDD/Fs和dl-PCBs的分布模式发现,电子废物焚烧场地土壤中PCDD/Fs和dl-PCBs的异构体分布模式明显不同于其他5类功能区。废旧金属加工处理和电子垃圾堆积地土壤的PCDD/Fs分布模式相似,即OCDD含量最高以外,PCDFs也占较大比例;化工区、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周边土壤的分布模式相似,即OCDD占85%以上。后5类功能区土壤的dl-PCBs分布模式一致,推断这5类功能区dl-PCBs污染来源较一致。
同一地点对应的植物和土壤样品的PCDD/Fs分布模式不一致,这主要由于植物叶片中PCDD/Fs来源于大气沉降。根据不同自然村PCDD/Fs和dl-PCBs的分布模式初步判断,桐山村存在着较多的电子垃圾焚烧,其它自然村则主要以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为主。
比较不同样品中PCDD/Fs和dl-PCBs的污染水平发现,PCDD/Fs的污染较dl-PCBs严重。
通过估算台州地区居民的PCDD/Fs和dl-PCBs的摄食暴露水平,得出结果:台州地区居民PCDD/Fs和dl-PCBs的摄食暴露水平为0.81pg WHO-TEQ/(kg bwday),不构成显著的风险。鱼虾、蟹、贝类是台州地区人体摄食暴露的最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