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概括,对新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对高中学生历史核心能力的要求。目前教育部及众多历史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解读数不胜数,但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重要性、必要性及实施途径的理论层面,少许成果研究高考题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察,而对于历史解释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依然很少。因此本文基于对历史解释的认识和理解,以必修一岳麓版《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探讨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将历史解释素养的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理解历史解释的涵义;另一方面,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载体,寻求最为恰当、操作性强的素养培育途径。本文第一章主要概述“历史解释”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从哲学、历史学、历史教学三个不同层面解析“历史解释”的涵义,强化对“历史,到底学什么”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认识“历史解释”在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地位,以确定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发展、概括的特点,分析“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第二章展开对“历史解释”素养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研究。通过论述“历史解释”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与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性,强调“历史解释”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得以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历史解释”素养中重视“人”的作用与历史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体现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是历史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历史解释”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变化趋势,探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并以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为例,从教学立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环节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详实的应用措施。本文在阐述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的同时,提出了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结合、教师意志应为学生思维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