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形态,“人肉搜索”从一出现就受到了普遍关注,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因为“人肉搜索”在传播技术上的独特性以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网络空间这一特殊的运行平台,“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无疑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人肉搜索”体现的是网络草根的强大力量,利用广大网民,即“人肉”的力量,从多方面对人或事进行尽可能细致的挖掘和跟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肉搜索”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回答而已,它的出现正是网络草根参与舆论监督的重要体现。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草根监督固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所谓的“草根监督”一旦过度,带来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通过“人肉搜索”过分挖掘他人的隐私并将其曝光,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所谓的“道德审判”,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暴力或叫做舆论绑架。类似的事件近些年来也是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并引起广泛关注。“人肉搜索”虽然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为了使其能够正常发展,它的失范和消极一面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本论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四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三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是对“人肉搜索”的基本概念界定和发展现状及特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针对失范的“人肉搜索”如何引发网络暴力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对失范的“人肉搜索”的经典个案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是对失范的“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反思,具体来说就是分别从社会心理学、传播伦理学和法学等视角反思“人肉搜索”之所以会失范的原因。结语部分就是对“人肉搜索”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附录为“人肉搜索”大事记。“人肉搜索”的失范有哪些具体表现、失范的“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发挥“人肉搜索”的功能等问题都将在本文中作出相应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