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主栽及主销葡萄品种为试材,检测了葡萄采后主要致腐菌,并从其主要致病菌Botrytis cinerea 细胞壁中提取激发子用于葡萄采后诱导抗病效果与诱导抗病机理,为葡萄的贮藏保鲜以及生物诱导抗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以红地球,巨峰,玫瑰香,马奶葡萄为试材,对葡萄采后腐烂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为Botrytis cinerea,Aspergillus niger,Penicillium spp.,Rhizopus stoloniter,Alternaria spp.和Phomopsis sp.。同时,研究证实,Aspergillus niger 和Rhizopus stolonite为高温致腐菌,是采后运输和货架期的主要致腐菌,Botrytis cinerea 和Alternaria spp.为低温致腐菌,是低温贮运中的优势致腐菌;在不同品种上或同一品种上的不同部位主要致腐菌各不相同。从致病菌Botrytis cinerea 细胞壁中提取激发子的试验结果显示:激发子的主要成分为糖和蛋白质,其中中性糖含量较高占细胞壁重量的25.6%,蛋白质含量占细胞壁重量的18.45%。利用20%三氯乙酸去蛋白可以保证糖损失少于9%,而蛋白去除率达到85%以上。利用提取的激发子葡萄采后诱导抗病结果表明,激发子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采后抗病性,降低了葡萄采后病害的发病率。在葡萄贮藏至90d 时对照果粒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已达到58.86%和38.77%;激发子25μg/mL、75μg/mL 和125μg/mL 处理后的发病率分别为50.77%、16.98%和10.23%,发病指数分别为30.94%、16.55%和8.71%。激发子的处理浓度范围以内,75μg/mL 处理明显降低了果梗发病率,贮藏至90d 时果梗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为42.23%和10.55%,而且跟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其次125μg/mL 处理对果梗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为55.78%和13.71%,明显低于对照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25μg/mL 处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测定结果说明,激发子处理不同程度地刺激了采后葡萄果皮和果梗中的PAL、POD 和PPO 的活性。经125ug/mL 激发子处理后果皮中三种酶活性变化最显著;果梗经75ug/mL 激发子处理后,PAL 活性变化最大,125ug/mL 激发子处理后果梗中PPO 活性下降比其它处理慢,75ug/mL 和125ug/mL 激发子处理后果梗中POD 活性峰差异不显著,但峰值出现的时间相隔10 天左右。对与葡萄采后抗病相关物质测定结果显示,激发子处理后果皮和果梗中的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比对照高。125μg/mL 处理后果皮酚类物质峰值为923.45U,75μg/mL 和25μg/mL 处理峰值分别为923.89U和897.66U,而对照只有656.67U;果梗上酚类物质变化不如果皮上明显。激发子25ug/mL,75ug/mL,125ug/mL 处理后葡萄果皮木质素含量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