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财政制度由统收统支制转变为财政包干制,为了激励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与加强中央控制力度,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出现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现象,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超过收入,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寻求预算外财政收入,对土地金融越来越依赖。 本文选取1998-2008年31省数据,通过四分位图、MI散点图、空间相关性、FEM、SLM与SEM模型、协整关系检验进行分析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土地金融开发情况以及财政分权、财政缺口、人均 GDP、城市化与地方土地金融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土地金融开发程度东中西部由高至低,且东中西部地区影响各自不同,在短期全国范围内,财政支出分权、人均 GDP、城市化与地方土地金融具有正相关性,财政缺口、财政支出分权与土地金融具有负相关性,在长期中,土地金融还与财政缺口存在正相关性。 现阶段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多,地方政府可征土地减少,土地金融不具有可持续性,地方政府未来面临完善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本文提出要改革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土地制度与官员晋升考核机制,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丰富融资渠道,分地区分阶段差异化管理,加强监督,控制好土地金融风险,减轻对土地金融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