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煤矿工人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今后制定职业倦怠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00名一线煤矿作业工人,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内容量表和简明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在高职业倦怠组和低职业倦怠组中各随机抽取150人,共300人作为此次研究中基因多态性、环境-基因交互作用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对象,应用imLDRTM基因分型技术对NR3C2基因(rs5522、rs2070950)、CRH-R1基因(rs4792887)进行多态性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SHEsis软件及GMDR软件进行基因-基因和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相关分析。结果:1)本次共调查煤矿工人1282人,其中零倦怠者128人(10.0%),轻度倦怠者400人(31.2%),中度倦怠者649人(50.6%),重度倦怠者105人(8.2%)。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工种、倒班情况、婚姻状况职业倦怠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年龄>45岁组高于≤35岁组和3545岁组;工龄>10年组高于≤10年组;工种为其他组低于掘进组;固定白班低于倒班组;离异及丧偶者高于未婚和已婚组;2)DCR≤1的煤矿工人有822名(64.1%),DCR>1的煤矿工人有460名(35.9%)。零倦怠组的DCR值低于其他三组(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要求与情感耗竭、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关系(P<0.05);自主性与成就感降低呈正相关关系(P<0.05);社会支持与人格解体、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成就感降低呈正相关关系(P<0.05);DCR与情感耗竭、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关系(P<0.05);3)零倦怠组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零倦怠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中度和重度倦怠(P<0.05),轻度倦怠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中度和重度倦怠(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和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和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关系(P<0.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倒班情况、婚姻状况、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工作要求、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5)NR3C2基因rs2070950位点的不同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有差异(P<0.05)。rs2070950位点中,与GG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是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P<0.05);6)SHEsis软件结果显示,NR3C2基因的C-G单倍型和T-G单倍体在职业倦怠对照组和病例组间的分布有差异(P<0.05),为保护因素;T-C单倍型在职业倦怠对照组和病例组间的分布有差异(P<0.05),为危险因素;7)GMDR软件建立的rs5522、rs2070950、工作要求-自主性模型职业紧张、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联合作用模型最佳。与TT*CC*职业紧张阳性组相比,CC/CT*GG/GC*职业紧张阴性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P<0.05);与TT*CC*低积极应对相比,CC/CT*GG/GC*中+高积极应对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P<0.05);与TT*CC*高消极应对相比,CC/CT*GG/GC*低消极应对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1)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患病率为90.0%,发生职业倦怠的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和中度倦怠。性别、年龄、倒班情况、婚姻状况、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工作要求、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环境影响因素;2)煤矿工人以工作要求-自主性模型发生的职业紧张患病率一般,职业紧张越高,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越大;积极应对可能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消极应对可能增加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3)NR3C2基因的rs2070950位点的CC基因型是职业倦怠的易感基因型。NR3C2基因的rs5522与rs2070950位点构建的CG型、TG型单倍体型可能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TC单倍体型可能增加职业倦怠的发生风险;4)暂未发现NR3C2基因的rs5522与rs2070950位点存在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交互作用。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中,NR3C2基因的rs5522位点、rs2070950位点、职业紧张、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之间的交互作用可影响职业倦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