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热惊厥类型,癫痫病程、发作间期SPECT分子显像、长程脑电图改变、癫痫发作频率和海马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癫痫中心住院51例有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者(除海马外影像学资料无结构性病变)资料。全部入选病例经审核明确诊断为癫痫(有高热惊厥史),均在我院首次就诊时行长程脑电图(8或12小时)、SPECT、3.0头颅MRI-MRS(无影像结构异常,如软化灶、白质等),对比性分析最后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男34例,女17例,最大49岁,最小2岁8月,平均年龄16.3岁;病程最长39年,最短1月,平均病程8.2年;热惊厥后的癫痫发作类型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51例患者中3.0MRI-MRS提示海马硬化者27例(占53%,其中NAA/Cho+Cr比值变化7例,海马体积或信号异常20例),无海马硬化24例(占47%);在27例海马硬化患者中,病程≥3年者21例,病程<3年者6例,无海马硬化24例患者中,病程≥3年者19例,病程<3年者3例,p>0.05,提示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者来说,病程长短与海马硬化形成的关系并非密切;27例海马硬化患者中,脑电图异常21例,脑电图正常者6例;24例无海马硬化者中,脑电图异常者15例,脑电图正常者9例,p>0.05,表明高热惊厥病史的癫痫患者中,海马硬化者的脑电图异常放电和无海马硬化者无显著区别,脑电图的异常放电并不能提示海马硬化可能;27例海马硬化患者中,SPECT异常24例,高灌注8例,低灌注16例(颞叶低灌13例、高灌4例,其他脑叶异常灌注7例),正常3例;24例无海马硬化患者中,SPECT异常者12例,高灌注3例,低灌注9例(颞叶高灌1例、低灌6例,其他脑叶异常灌注5例),正常者12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热惊厥史的病人SPECT异常可提示有海马硬化可能,可在病程早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海马硬化形成,提高癫痫控制率和治愈率;51例患者中复杂型高热惊厥22例,其中海马硬化者13例,无海马硬化者11例,单纯型高热惊厥29例,其中海马硬化者14例,无海马硬化者15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热惊厥的类型和海马硬化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可能和热惊厥初次发作年龄有关。结论:有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者,癫痫的发作类型并不能判断是否以后会出现海马硬化,关键在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癫痫病程长短不是判断是否会出现海马硬化的指标,关键在于癫痫患者是否在癫痫发作早期及时采取正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越早控制发作,海马硬化的可能性越小;SPECT异常灌注灶可作为预测海马硬化的指标,在发现异常灌注灶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癫痫预后,降低海马硬化的发生率;脑电图因其阳性率的问题,不能作为预测是否会出现海马硬化的指标,关键在于放电部位;高热惊厥类型不能作为预示海马硬化的指标,关键在于热惊厥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