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HBsAg阴性且伴各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临床特征。方法:1)纳入2012.3~2014.1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HBsAg阴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上限值为0.04U/ml)、HBV DNA在检测值以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上限值为103IU/m1)的患者110例。2)使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取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对HBV基因组S、X、C区进行扩增。3)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血清学模式[单独抗-HBc(+)及抗-HBs(+)/抗-HBc(±)]的患者,以及不同病因所致肝损害患者的OBI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1)巢式PCR检测结果中2个或以上的区段同时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隐匿性感染,110例入选患者OBI阳性率为23.6%(26/110)。2)男性OBI的阳性率为28.8%(19/66),女性为15.9%(7/44);在≤40岁、41-60岁、≥61岁三个年龄段的OBI阳性率分别为20.8%(5/24)、21.7%(13/60)、30.8%(8/26);单独抗-HBc(+)、抗-HBs(+)/抗-HBc(±)的OBI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24.4%(11/45),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清学模式患者OBI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异常组OB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 vs 11.3%,P<0.01)。4)不明原因肝损害者OBI发生率为31.0%(9/29),病因明确的肝损害者OBI检出率为39.3%(11/28)。结论:1)在HBsAg阴性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更易发生于肝功能损害者。2)OBI是不明原因肝损害的病因之一。当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原因不明时,应及时采用高灵敏的HBV D NA检测方法以排除HBV隐匿性感染。3)OBI可能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导致肝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