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1、ER、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1(SRC-1)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5例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42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的SRC-1、ER、PR进行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的灰度值反映其表达强度,二者成反比。结果:SRC-1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差异有显著性(t=8.210、7.260,p<0.05);SRC-1在在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相应期别的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F=58.641、7.650,q=4.162~12.052,p<0.01)。ER、PR在异位内膜增殖期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及在位内膜组(F=65.08、59.42,q=11.661~14.500,p<0.01);对照组内膜中SRC-1、ER、PR在增殖期表达显著高于分泌期(t=5.909~10.183,p<0.01)。SRC-1、ER、PR在EMs的表达与rAFS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52~1.838,p>0.05)。在位内膜中SRC-1与ER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79,p<0.05)。结论:SRC-1、ER、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后妇女,我国其发生率仅次于宫颈癌,对女性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方面优势明显,该检查具备无创伤、软组织分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s)病人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与雌、孕激素受体(E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