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京津冀一体化都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区域发展问题,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于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的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理论,从产业层面研究了京津冀一体化及发展差距的状况,并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别用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衡量了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变化情况,并使用衡量相对差距的泰尔指数将区域经济差距分解为省内差距和省际差距,结果显示2001-2015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省际差距仍居高不下,占到了区域整体差距的80%以上。(2)在编制了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并比较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及反馈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的溢出效应明显,而河北对北京和天津的影响较弱。通过测算京津冀区域间的产业关联系数,研究区域间产业关联强度。结果显示,北京对京津冀地区产生较强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的数量在增多。相比之下天津和河北表现相反。(3)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了产业关联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通过分析制造业同相关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得出产业关联深化是促使产业不断升级的内在原因,而产业结构升级往往同经济增长是并行的,进而得出产业关联的提升和在产业链条中的演进变化是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