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正面碰撞的微型汽车前纵梁结构设计与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化发展,微型汽车在我国的销量逐年攀升。与普通乘用车不同的是,微型汽车前部车身较短,这种车身结构使得其正面碰撞安全性设计具有更大的难度。前纵梁结构是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主要的吸能构件,且前纵梁的吸能效率与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微型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虽然对于前纵梁结构设计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都没有对前纵梁压溃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失效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鲜有将前纵梁结构设计与安全性优化结合起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前纵梁结构的压溃变形模式以及失效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法,利用这些设计方法对目标车型的前纵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微型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的提升。围绕正面碰撞安全性这一主题,本文主要开展了下面几方面研究:(1)基于车身加速度波形分析前纵梁结构对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将某微型汽车正面碰撞波形等效简化为双台阶波形,并利用车辆—乘员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了简化前后的波形对应的乘员伤害值,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合理性。随后在保持防火墙侵入量不变和保持二阶加速度不变两种条件下,利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正面碰撞过程中前舱结构强度(一阶加速度幅值)对于乘员安全的影响。最后针对微型汽车的特点,分析了前纵梁结构设计对于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后续前纵梁结构的研究目标。(2)利用数值方法研究结构参数对于焊接超单元压溃特性的影响在传统的超单元理论基础上,针对焊接型薄壁梁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与闭口薄壁梁之间的区别,提出了焊接超单元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焊接超单元中不同结构参数对于其压溃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焊接超单元中薄壁部分的棱边角度对于压溃特性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焊接边宽度对于其压溃失效的改善作用也很明显,对于焊接超单元中两部分的不同厚度组合也进行了研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焊接超单元的变形模式与传统超单元之间存在一些差别,并挑选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验证了作者的预测。对于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理论公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3)前纵梁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和验证基于动态落锤试验,以传统的单、双帽形截面薄壁梁的压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超单元理论推导以及对结构失效的原因分析,归纳出改进结构设计的一系列方法,包括结构失效的改进和吸能效率的提升。针对焊点撕裂、焊接边内陷以及局部弯折等结构失效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对于诱导结构的布置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其对变形形式和吸能效率的影响,发现合理布置诱导槽可以有效改善焊接型薄壁梁的压溃特征。为了寻求提升前纵梁吸能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加强板的设置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设置加强板时,增加截面超单元数量n,并缩小单个超单元边长c可以显著地提升吸能效率的同时改善结构的稳定性。(4)目标车型前纵梁结构改进以及耐撞性优化设计利用前纵梁结构设计方法对目标车型前纵梁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并结合边界拉丁超立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法、空间收缩回归法以及NSGA-II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改进后的前纵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实现目标车型正面碰撞耐撞性的提升和前纵梁结构轻量化设计;为了降低优化过程中的计算消耗,将整车正面碰撞模型进行简化,设计出正面碰撞台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在正面碰撞工况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优化前后所获得的车身曲线以及对应的乘员伤害值,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钢板弹簧作为汽车悬架的一部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承受路面激励的往复运动,对整车有缓冲和减振作用,其品质优劣,对车辆平稳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汽车的轻量化
学位
智能结构不仅能够承受载荷,还能感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并通过改变其自身的物理性能或形状等做出响应,具有响应快、自适应、自诊断、自修复等优点。目前,智能结构已经成为了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压电材料可作为传感器和致动器,是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其在结构上的布置情况及控制参数直接影响着振动控制的效果,是目前对智能结构进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压电智能悬臂板梁为研究对象,研究压电传感器和压电
无论是商务精英,还是普通白领,尽管在公司都有电脑可以使用,但大多数是台式电脑,只能固定在公司使用,然而他们有时要在不同地方使用电脑,如家里、出差途中,怎么办?为了提升工
期刊
捷联式导航系统是一种惯性导航系统,它与平台式导航系统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不但可以应用于航空、航海、民用制导和导弹制导,同时与微惯性测量元
在工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使用容易发生零件损伤和老化现象,给设备质量带来影响,做好安装技术维护保养技术等相关工作,除了要注意材料本身的性能,同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