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中场地资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当前场馆资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由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途径对现有的学校体育场实施开放,以及开放后采取何种管理机制?本研究通过深入实际的访问、分析,系统、全面地了解宁波市学校体育资源及其与社会共享的现状,探讨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实地考察宁波市几个典型案例,通过对现行模式的问题诊断,借鉴国外经营模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目前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状况下改革的方向,有效缓解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有限的矛盾,然而,如何构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与模式,保障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可持续地向社会开放是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是关键问题。2、宁波市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方面有多种模式共存状况:政府主导型、托管协会型、体教结合型和俱乐部型等。这些典型模式的改革尝试,能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模式的尝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理念认识;管理机制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的问题。4、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是根据不同区域省情、市情、校情以及该市的领导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体育场馆现状有目的的加以选择:有些可选择政府主导型机制,有些可选择企业代理型机制,有些可选择行业协会介入机制。5、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模式运作中的经济风险、安全风险,人身保险等问题。由于本研究的精力、时间、能力的局限,未能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待后续研究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