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无论从改善症状方面还是改善胰岛功能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96例高龄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理化指标等的关系,探讨上述内容在不同证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提示高龄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证型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期总结高龄糖尿病与普通糖尿病的不同之处,为高龄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整理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我科室2型糖尿病病人基本实际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2002)》中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诊疗术语、中医证候标准等,将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血瘀脉络证五型。整理收集此9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糖尿病相关情况、基本理化指标等基本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SPSS 17.0)比较各个中医证型之间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理化指标等的关系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96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气阴两虚证(50.0%)>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39.6%)>血瘀脉络证(4.2%)>阴虚热盛证(3.1%)=湿热困脾证(3.1%)。2.病程方面,病程在10年以上者共68例,占息例数的70.8%。4个不同病程组之间中医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3.吸烟组和不吸烟组相比,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饮酒组和不饮酒相比,中医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患病比例最大(93.8%),其次依次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3.5%)、糖尿病肾病(39.6%)、糖汞病视网膜病变(34.4%)5.按中医证型将96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分为五个证型组:5.1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各证型间在有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型间在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2合并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方面:各证型间在有无冠心病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型间在有无高血压、脂肪肝、脑血管疾病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3 TC、TG、LDL-C、HDL-C、HbAlc、FBS、BUN、Scr、UA等方面:不同证型间的TC、LDL-C、HDL-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证型间的TG、HbAlc、FBS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lc、FBS均在血瘀脉络组中均值最高,分别为:HbAlc 8.55±1.61%、FBS 8.85±4.6]mmol/L.不同证型间的BUN.Scr、U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UN.Scr在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中均值最高,分别为BUN7.71±4.77 mmol/L、Scr 82.95±41.27 mmol/L;UA在湿热困脾组中均值最高,为361.33±67.35 μmol/L.6.高龄糖尿病的降糖用药方面,以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者居多。口服降糖药物中,以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促泌剂较多;使用胰岛素则以两针预混胰岛素的使用居多;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中以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两针预混胰岛素的情况居多。结论:1.中医证型方面,高龄2型糖尿病以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多见。2.并发症方面,高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患病比例最大。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的并发症情况最为广泛复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最多。因此,中医证型的判定可能在提示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重要意义。3.合并症方面,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最高。湿热困脾组和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中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血瘀脉络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因此,中医证型的判定可能在提示脂肪肝、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4.TC方面,阴虚热盛组和其他四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LDL-C方面,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血瘀脉络组存在统计学差异;HDL-C方面,阴虚热盛组和血瘀脉络组、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组、气阴两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TC、LDL-C、HDL-C可能作为高龄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根据之一。5.高龄糖尿病的用药,以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者常见;α-糖苷酶抑制剂为高龄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可单独使用、可联合其他药物或联合胰岛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