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流电池凭借着储能容量和放电功率相互独立的特点被视为大规模储能领域理想的储能技术。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减少储能、释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一直是液流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液流电池系统的能效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密切相关,在充放电过程中由反应极化、欧姆电阻以及反应物传输等因素引发的电压损失的大小决定了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的高低。电极是电池的核心组成部件,为活性物质提供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所。电极的厚度关乎到与电极反应面积息息相关的极化损失,决定着伴随电子电流和离子电流的欧姆损失,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电极厚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到电解液流经多孔电极产生的流动压降,其大小同样是影响系统能效的重要因素。除了电极厚度,流动压降的大小还取决于电解液流量,通常为了减少传质损失希望尽可能的提升流量,但由此增加的泵功损失会对系统能效产生不利影响。可见,系统能效的提升离不开电极厚度的优化,也离不开供液方案的完善,而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针对这些相互耦合的因素,本文将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对于不同的反应,电极厚度在极化损失、欧姆损失和传质损失三方面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电化学性能、电极厚度及流动压降等因素,完善电解液供给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高可逆液流电池高电密下电压损失分析。高可逆液流电池凭借着出色的反应活性,为实现高效快速的能量转化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以高可逆氢溴液流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优化电池能效的目的,对高电密下的电压损失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将电池电压损失在极化、欧姆以及传质三方面分解,定量分析了使用不同厚度的电极时,各部分电压损失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厚度的变化,极化损失与欧姆损失交替成为电压损失大小的决定因素,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电极厚度的选择。由于氢溴电池电解液中的H+和Br-既是离子电流的主要载体又参与反应,电解液电导率会伴随充放电的进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不同荷电状态下欧姆损失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传质损失不是电压损失的最主要来源,但在薄电极中,由于电极内各处体电流密度较大,在充放电末期会对反应物的传输提出挑战;而在厚电极中,由于充电末期电解液电导率显著下降,电极内反应分布十分不均匀,高电密下会因反应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散距离过长而导致传质损失的增大。2.多孔碳毡电极内电解液流速对传质影响的研究。电池的性能除了受电极厚度的影响,还与电解液的供给情况密切相关。围绕多孔电极内电解液流速对反应物传输的影响,本文通过向电池两极输送含有Fe2+/Fe3+的完全相同的电解液,构建了在较宽电流密度范围内不会发生其他副反应的稳态实验系统,测定了2.515 mm s-1这一液流电池电解液常用流速范围内不同流速下的极限电流,并结合推导出的极限电流与传质系数的关系式,拟合得到无量纲形式的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式?=1.680)0.9。同时,利用结合了该传质系数关系式的二维稳态数值模型,模拟了反应物供给充足情况下对称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损失,并与相应实验结果形成了很好的吻合,证明了该关系式在非极限条件下同样可以预测电解液流速对传质损失的影响。3.不同反应活性下电极厚度对电压损失影响差异的研究。结合电解液流速对反应物传输的作用,本文针对不同反应,研究了电极厚度对电压损失各构成因素(即极化损失、欧姆损失和传质损失)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活性下的差异。对于像Fe2+/Fe3+一样活性极其出色的反应,2 mm厚的碳毡所提供的反应面积已经足够,几乎没有极化损失的存在,增加电极厚度会因欧姆电阻的增大而导致电压损失的明显上升。由于从碳毡孔内电解液到碳纤维表面存在着传质阻力,即使反应物供给充足也会产生一定的传质损失。在流量恒定的情况下,增加电极厚度虽然会减小电极内电解液流速增大反应物传质阻力,但同时电极内各处电流密度下降,对反应物传输速率的要求降低,最终传质损失的增加有限。对于活性较差的反应,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最佳电极厚度不尽相同,这取决于电压损失的各个构成因素,尤其是极化损失和欧姆损失的共同效果。活性较差的反应需要更多的电极面积,电极内反应的分布呈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受此影响,电极内各处离子电流明显增加,由于电解液电导率明显低于电极电导率,因此欧姆损失会明显高于活性极好的Fe2+/Fe3+反应。而由于均匀的反应分布可以避免电极内局部区域反应物的集中消耗,传质损失则会比Fe2+/Fe3+反应略低。基于上述数值分析结果,实验测试了正负极不同电极厚度组合下铁铬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反应活性有针对性的优化电极厚度可以十分显著地提升电池性能。4.大尺寸高性能液流电池供液方式研究。在不引起明显极化损失的前提下,采用薄电极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性能。当使用薄电极的高性能电池扩大至千瓦级电堆所需尺寸后,添加指形交叉流场可有效解决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面积高达900 cm2的半电池三维数值模型,用于研究流场结构的优化。流道数量与尺寸的优化实质上是在泵功损耗和传质损失二者各自的决定因素,即流动压降和电极内电解液流速之间寻求平衡。在优化流场结构过程中,除了电解液流速的平均大小,其在电极内部分布的均匀性也需给予关注,均匀与否主要与电解液在电极内和流道内流动阻力的相对大小有关。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流道尺寸以改善流速分布的均匀性。本文的工作明确了电极厚度对液流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并从极化损失、欧姆损失和传质损失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对于不同反应条件下电极厚度影响的差异,同时分析了电解液供液情况对电极内反应物传输以及流动压降的影响,为提升液流电池整体系统的能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