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探索的一条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它是指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传统农业产业不断分化和综合,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组织上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发展过程。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农业与市场对接,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镇江市的农业是传统产业,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本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实践性很强,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在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镇江市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状况,认为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现状不太理想、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不强、农产品质量不高和产业链不长等是镇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评判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镇江市各辖市、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水平进行评价(综合排序由高到低为丹阳市、句容市、丹徒区、扬中市),并试图找到各地区之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差异的原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镇江市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认为谷物的种植、家禽的饲养、蔬菜的种植、猪的饲养和牲畜的饲养应当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而各地区还应结合实际确定优势产品。根据以上分析,文章最终提出应当在确立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前提下,以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为立足点,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农业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强化政府领导和政策扶持为手段推进镇江市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