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光眼是世界第2位的致盲眼病,其致盲过程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或者手术方法降低眼内压以减轻视功能损害。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眼内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视功能损害仍不断进展。目前很多研究者正在试图寻找能阻断或延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原发性和(或)继发性损伤的方法,这一治疗策略称为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视神经保护治疗为目前青光眼治疗的研究热点。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所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遭受高温或其他应激所产生的一组在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它们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进化过程中,在维持机体的生理状态以及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所有HSP中,HSP70在神经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实验采取电凝3组巩膜表面静脉及角膜缘血管的方法诱导形成大白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ye(SD)大白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A组),高眼压组(B组)及热休克处理组(C组)。B组以10%水合氯醛3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采用电凝巩膜表面3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减少房水静脉回流的方法升高眼压,形成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置于45℃恒温水浴箱中水浴15min,常温下放置6h后用同样的方法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此后隔日水浴一次;A组进行假手术处理(仅剪开球结膜,而不电凝巩膜表面静脉及角膜缘血管)。隔日观察3组大白鼠眼压,4周后将各组大白鼠处死,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其RGCs调亡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中HSP70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⑴眼压:术前3组眼压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即刻B组及C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52.46±1.74mmHg及51.89±2.15mmHg,术后1周B、C两组眼压基本稳定于30mmHg左右。B、C两组眼压值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之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⑵光镜:运用HE染色法观察发现,第4周末B组大白鼠视网膜各层组织明显变薄,视神经凹陷加深,而C组变化不明显。⑶电镜:B组大白鼠4周后RGCs出现调亡现象,而C组在实验结束时尚未发现明显细胞调亡。⑷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白鼠视网膜上HSP70的表达情况显示,C组HSP70表达明显高于A组及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HSP70表达亦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凝3组巩膜表面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的方法可以提高大白鼠眼压,并使眼压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热休克处理可以提高HSP70在大白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表达;内源性HSP70表达增多可能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