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横扫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在危机过后,反思危机爆发的原因时,一些学者将矛头指向影子银行,认为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是危机爆发的根源。在我国,受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的影响,欧美式影子银行在我国存在较少,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却是存在的。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其内在风险也在逐渐暴露,风险事件时常发生。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程度较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尚不成熟,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与商业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快速发展势必对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的稳定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文章的研究思路以及存在的创新与不足做了阐述。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对我国影子银行及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并对当前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与评述,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存在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背景原因。然后,对银行稳定性的内涵以及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机理进行了论述。第三章,我国影子银行及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现状分析。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其次,利用统计数据,从未观测信贷与可观测信贷两个方面测算了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并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现状。然后,从监管的模式、监管主体以及监管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最后,利用指标综合映射法测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并根据测度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状况做了分析。第四章,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利用前文测算的我国影子银行的未观测规模与可观测规模数据,分别实证研究了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首先,从影子银行的未观测信贷规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来看,两者之间是存在着"U"型二次关系的,当未观测信贷规模低于91460.48亿元时,其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提高是有益的,反之则会降低银行的稳定性。从2011年起此规模数据已经超出了该范围,需要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其次,从影子银行的可观测信贷规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来看,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目前可观测信贷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提高是有益的。基于协整关系的存在,建立了 VECM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完善了实证分析。最后对本章实证的相关结论接行了总结。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前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然后从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和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