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对英汉口译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显得重要。本文着重从理解方程、循环模式、精力分配模式和重心模式等四方面,对图式理论在英汉交替传译效果中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全文分为下列五章。第一章是引言,说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在综述相关图式理论和口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图式理论与口译效果的关系,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章,首先简述了口译的定义与分类,接着讨论了图式理论的定义、特点及模式,然后阐述了四种与图式相关的口译理论(这些理论是关于交替传译过程中信息的接收与理解的),最后详细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英汉口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具体应用范式。第三章首先提出了本文实证研究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分别是:(1)图式是否对英汉传译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有多大?(2)图式是否对汉英传译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有,是否与英译汉时的程度一致?(3)语言图式(即语言水平)在英汉传译中是否可以减轻由于文化图式缺失而导致的负面影响?(4)语言图式(即语言水平)在汉英传译中是否可以减轻由于文化图式缺失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如果是的话,它与发生在英汉传译中的现象有何区别?(5)语言程度不同的受试者在有无图式的条件下,是否会使用程度相同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模式?如果不是,哪一种使用得更频繁?然后说明了实验的对象、材料、变量及过程。第四章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了验证不同图式在英汉交替传译效果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三个实验,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下列结论:(1)语言图式与文化图式对英汉和汉英传译效果都有显著影响,但文化图式对汉英传译效果影响较弱。(2)在汉英传译中,文化图式对语言程度处于极端水平的受试者影响甚微,而语言图式在弥补文化图式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远远大于英汉传译。(3)有图式背景的受试者更多地选择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没有图式背景的受试者则愿意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实验结果与第二章的理论分析相吻合。这一章为全文提供了实验支持。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概述了实验分析结果,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深入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