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中硝酸盐氮和氨氮造成的氮污染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吸附法是去除水体中无机氮的重要方法之一,优质吸附剂是吸附法成功去除水中无机氮的基础。目前,有研究分别利用改性秸秆吸附去除硝酸盐氮和利用沸石吸附去除氨氮,但尚不能达到同时吸附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目的。为了同时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氮和氨氮,并同时使吸附剂在水中充分扩散,更加有效地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本文制备了多种负载沸石的稻杆生物炭复合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水中的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讨论了复合吸附剂对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环境中的有机碳的释放情况,探究其应用于水体无机氮吸附去除的可行性。
本文采用物化结合的方法制备出最佳硝酸盐氮阴离子吸附剂D M F-R S-B和最佳氨氮阳离子吸附剂N a C l-Z后,经过300-500℃的高温煅烧得到复合吸附剂M-RS/Z。利用元素分析、SEM、Z e ta电位、XRD等技术对制备出的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最佳材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机理。论文得出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 1 ) M-RS/Z-400同时吸附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単一吸附材料,复合吸附剂不仅可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且去除 效果分别由单一吸附剂的61.22%和 95.96%提升至68.9%和 96.7%;拟ニ阶动力学模型均更适用于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初始浓度的升高会减缓吸附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可知,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的唯一影响因素,且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受颗粒内扩散影响更大,而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主要依靠表面吸附;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复合材吸附剂吸附氨氮和硝酸盐氮均是自发、放热的过程;M-RS/Z-400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5mg/g和 24.63mg/g;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单ー吸附剂的配比是影响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
( 2 )研究发现,M-RS/Z-400复合吸附剂相较于单一吸附剂DMF-RS-B和NaCl-Z而言具备更优的沉降性能,可使吸附剂更加充分、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同时,由浸出实验可知,M-RS/Z-400复合吸附材料3 0天内释放硝酸盐氮和氨氮的量均在1m g/L以下,有机碳溶出量也远低于造成污染的排放限值,因而M-RS/Z-400复合吸附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复合吸附剂可释放少量的有机碳,具有作为缓释固相碳源及土壤保肥(氮肥)材料的潜质。
综上所述,制备的M-RS/Z-400复合吸附剂可以作为水处理中无机氮吸附剂,同时,改吸附剂具有作为固相碳源、土壤保肥(氮肥)剂等潜在价值。
效果分别由单一吸附剂的61.22%和 95.96%提升至68.9%和 96.7%;拟ニ阶动力学模型均更适用于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初始浓度的升高会减缓吸附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可知,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的唯一影响因素,且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受颗粒内扩散影响更大,而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主要依靠表面吸附;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复合材吸附剂吸附氨氮和硝酸盐氮均是自发、放热的过程;M-RS/Z-400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5mg/g和 24.63mg/g;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单ー吸附剂的配比是影响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
( 2 )研究发现,M-RS/Z-400复合吸附剂相较于单一吸附剂DMF-RS-B和NaCl-Z而言具备更优的沉降性能,可使吸附剂更加充分、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同时,由浸出实验可知,M-RS/Z-400复合吸附材料3 0天内释放硝酸盐氮和氨氮的量均在1m g/L以下,有机碳溶出量也远低于造成污染的排放限值,因而M-RS/Z-400复合吸附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复合吸附剂可释放少量的有机碳,具有作为缓释固相碳源及土壤保肥(氮肥)材料的潜质。
综上所述,制备的M-RS/Z-400复合吸附剂可以作为水处理中无机氮吸附剂,同时,改吸附剂具有作为固相碳源、土壤保肥(氮肥)剂等潜在价值。
本文采用物化结合的方法制备出最佳硝酸盐氮阴离子吸附剂D M F-R S-B和最佳氨氮阳离子吸附剂N a C l-Z后,经过300-500℃的高温煅烧得到复合吸附剂M-RS/Z。利用元素分析、SEM、Z e ta电位、XRD等技术对制备出的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最佳材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机理。论文得出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 1 ) M-RS/Z-400同时吸附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単一吸附材料,复合吸附剂不仅可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且去除 效果分别由单一吸附剂的61.22%和 95.96%提升至68.9%和 96.7%;拟ニ阶动力学模型均更适用于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初始浓度的升高会减缓吸附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可知,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的唯一影响因素,且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受颗粒内扩散影响更大,而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主要依靠表面吸附;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复合材吸附剂吸附氨氮和硝酸盐氮均是自发、放热的过程;M-RS/Z-400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5mg/g和 24.63mg/g;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单ー吸附剂的配比是影响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
( 2 )研究发现,M-RS/Z-400复合吸附剂相较于单一吸附剂DMF-RS-B和NaCl-Z而言具备更优的沉降性能,可使吸附剂更加充分、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同时,由浸出实验可知,M-RS/Z-400复合吸附材料3 0天内释放硝酸盐氮和氨氮的量均在1m g/L以下,有机碳溶出量也远低于造成污染的排放限值,因而M-RS/Z-400复合吸附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复合吸附剂可释放少量的有机碳,具有作为缓释固相碳源及土壤保肥(氮肥)材料的潜质。
综上所述,制备的M-RS/Z-400复合吸附剂可以作为水处理中无机氮吸附剂,同时,改吸附剂具有作为固相碳源、土壤保肥(氮肥)剂等潜在价值。
效果分别由单一吸附剂的61.22%和 95.96%提升至68.9%和 96.7%;拟ニ阶动力学模型均更适用于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同时初始浓度的升高会减缓吸附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可知,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的唯一影响因素,且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受颗粒内扩散影响更大,而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主要依靠表面吸附;由热力学分析可知复合材吸附剂吸附氨氮和硝酸盐氮均是自发、放热的过程;M-RS/Z-400复合吸附剂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对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5mg/g和 24.63mg/g;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单ー吸附剂的配比是影响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的最主要因素。
( 2 )研究发现,M-RS/Z-400复合吸附剂相较于单一吸附剂DMF-RS-B和NaCl-Z而言具备更优的沉降性能,可使吸附剂更加充分、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同时,由浸出实验可知,M-RS/Z-400复合吸附材料3 0天内释放硝酸盐氮和氨氮的量均在1m g/L以下,有机碳溶出量也远低于造成污染的排放限值,因而M-RS/Z-400复合吸附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复合吸附剂可释放少量的有机碳,具有作为缓释固相碳源及土壤保肥(氮肥)材料的潜质。
综上所述,制备的M-RS/Z-400复合吸附剂可以作为水处理中无机氮吸附剂,同时,改吸附剂具有作为固相碳源、土壤保肥(氮肥)剂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