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骨性关节炎常导致患髋产生畸形和生物力学结构异常,造成了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根据K-L放射线分级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可将髋骨性关节炎分为前期、早期、进展期和晚期,晚期髋骨性关节炎致关节结构严重破坏者常需手术治疗[1]。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晚期髋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案中的重要选择之一,术中恢复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对术后功能的重建尤为重要。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对THA术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的重建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FO对THA术后关节功能重建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股骨偏心距与晚期髋骨性关节炎初次THA术后关节软组织平衡重建的关系及术中修复FO对外展肌力、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关节外科因晚期髋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61例,随访时间为6至27个月(平均14.8个月)。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均摄标准的全髋正位X线片,并测量股骨偏心距、外展肌力臂(Abductor Lever Arm,ALA)、体重力臂(Body Weight Lever Arm,BWLA)和双下肢长度差,将患侧FO与健侧FO做对比,计算偏心距差值,然后根据偏心距差值分为修复组与未修复组,手术前后和随访时分别对两组患侧外展肌肌力进行评定及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和Harris评分。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FO大小与软组织平衡重建的相关性并对修复组与未修复组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THA术后FO与髋关节外展肌力臂成正相关性(r=0.803,P<0.05),与体重力臂成弱负相关性(r=-0.397,P<0.05);术后股骨偏心距修复组与未修复组髋关节功能的SF-36量表精神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SF-36量表生理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t=3.408,P<0.05);FO修复组与FO未修复组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5)。FO修复组的Harris评分、SF-36量表生理功能、外展肌力明显优于未修复组(P<0.05);修复股骨偏心距对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X2=15.788,P<0.05);修复FO可减少TH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5)。研究结论:1.股骨偏心距与髋关节外展肌力臂成正相关,与体重力臂成弱负相关。2.晚期髋骨性关节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修复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恢复髋周软组织平衡、改善髋外展肌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