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说来,城池防御就是以城池为依托进行作战。它原本是指战术层面的防御性行动,但是如果这种战斗形式具有普遍性和国家的宏观指导,它就自然上升到战略层面。由于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环境,城池防御兼具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的意义。本文将要论述的城池防御是一个广义的范畴,除了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寨外,还有位于高山和丘陵地区的山城,江河湖泊地区的水寨,以及各种军、镇、关、堡等,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名称各异,但都属于城池性质的军事堡垒。宋朝与辽、夏、金、元并存的政治格局,使传统的长城防御线支离破碎,并失去了东北和西北两块出产优质战马的地方。面临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威胁,宋朝丧失了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和游牧骑兵在马背上一较短长的机会。游牧民族的攻坚能力不断提高,抛石机的大规模使用和各种火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也给宋代的城池防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作战对象的不同和城池防御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宋代城池防御大致可以分为宋辽、宋夏、宋金、宋蒙(元)四个阶段。宋朝的政治精英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城池防御问题纷纷发表见解和主张,形成了多次规模较大的论争。对于为什么进行城池防御、如何进行有效的城池防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进行了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索。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城池防御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经过曲折的探索,宋朝举国上下最终认识到了城池防御的重要性。北宋在河北和河东两个地区所采取的城池防御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遏制了辽国骑兵南下,取得了澶渊之战等战役的胜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威慑,维持了两国之间的长期和平。宋辽战争期间取得的成功经验给同时进行的宋夏战争提供了宝贵借鉴。在宋夏战争中,北宋吸取战争初期急躁冒进的教训,最终确定了城寨防御战略。北宋不仅依托城寨稳定了战局,还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城寨进筑战略,逐渐反守为攻,取得了坐制西夏的胜利。由于北宋忽视两淮地区的城池建设,造成南宋初年大溃败。凭借忠臣义民坚守孤城和山水寨防御网络,南宋才最终稳定了战局。宋金战争时期的城池防御理论日臻完善,涌现出了一大批和城池防御相关的专门著作,极大促进了南宋城池防御理论的发展。蒙古族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英勇善战的民族之一,它在短时间内横扫欧亚,却在南下攻宋的行动中耗去了四十六年时间,这给宋蒙(元)战争时期的南宋城池防御作了最好的注脚。这一时期的城池建筑材料已经砖石化,城池防御工事具备了明清城池的雏形,城池大纵深防御战略在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中也已经比较成熟。在北方游牧民族一浪高过一浪的南下过程中,宋朝面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不曾有过的巨大压力,它依托城池顽强抵抗,屹然坚守了三百一十六年,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宋代在城池防御工事的建设和改进、城池防御战术的探索和总结、城池大纵深防御理论的归纳和运用、城池防御的国防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城池防御战略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宋代城池防御也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其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