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浮动汇率制的建立和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风起云涌,产生和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金融交易工具。相比之下,我国银行在金融业务创新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商业银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一般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追求利润,从创新中牟利;二是规避管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基于此动机,西方银行每推出一项业务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程度、推广的经济规模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过程中往往忽视其市场特性,所以尽管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新的业务品种,但真正实现了良好收益的并不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考察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出发,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对开展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未来2~10年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策略步骤,并就如何对业务创新活动风险进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框架,进行了文献回顾,并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一些概念的含义作了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当代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目的和成因都不尽相同,但其都是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出于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为了迎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金融高科技的支持之下进行的。随着西方金融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金融创新理论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技术推进”理论、“规避管制”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各家流派虽然各有见地,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创新的成因,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实践活动正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理论对我国银行业务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考察其历史沿革,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供我国银行业参考。 第三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作出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际银行业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业务创新缺乏科学性和生命力;创新活动中只求量的扩张,不求质的提高;表外业务的创新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等。与此同时,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银行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投入,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活动,以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但是,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国银行开展业务创新的问题,如国有银行产权模式的缺陷、严格的金融管制、技术水平的落后等,这些制约因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业务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四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2~10年的时间里如何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作,出了策略分析。首先,要突破业务创新的各种制约因素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业务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坚定不移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完善信用征询体系,为业务创新提供一个规范的法律、信用环境。在内部环境方面,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化产权约束为产权激励;进行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创新,为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建立健全研究开发机构,加强银行新业务开发与市场战略研究。其次,业务创新要根据我国金融改革推进的深度,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对我国金融环境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近期内(2~3年内),在进行银行传统资产负债类业务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一般层次的表外业务创新。 2.中期内(3~5年内),大力发展中间层次的表外业务,积极开拓电子银行创新,同时大力探索与资本市场融合的业务创新。 3.就远期来看(未来5~10年),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力度。 第五部分对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对业务创新风险进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转移和分散了金融风险,但又产.生了各种新的风险,如经营风险、表外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电子风险、伙伴风险、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创新的同时,必须加_强对金融业务创新风险的管理。结合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风险的管理应从行业内外、国内国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高层次的统一管理。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在银行内部完成对风险的有效评估与管理:其次要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管理,在银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要完善银监会监管,建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