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浙东地区海洋灾害发生频繁,影响浙东地区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洋大风和海雾等。这些海洋灾害在严重威胁着浙东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给沿海地区的农业、盐业、海洋贸易以及海岸带水利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不仅是由浙东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而且与晚清以来浙东地区人地关系紧张、交通更新缓慢、过于依靠外来粮食以及战争破坏有重要关系。 本文详细论述了浙东地区海洋灾害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灾情及其影响范围,探究了沿海民众对海洋灾害的认识及晚清以来浙东社会针对海洋灾害所采取的救助活动,尝试还原晚清时期海洋灾害发生的真实情况,从而使人们对晚清时期的浙东海洋灾害及其社会救助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清朝不同时期的社会救助方式来看,在清初和晚清两个阶段中,政府和地方社会在扮演救灾角色方面有所变化:清初特别是乾隆年间,各级政府按照完备的救荒制度积极救灾、防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而进入晚清,政府在救荒中主要担任劝谕者角色,士绅阶层从事防灾、救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通过对晚清浙东地区的海洋灾害发生、发展及其社会救助情况的阐述,我们发现:从表面来看,19世纪以来浙东社会对海洋灾害的救助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从内部来看,地方社会阶层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的广度和强度与之前相比逐渐增强,政府在很多时候只起到劝谕和协调作用,晚清浙东社会逐渐形成“官导民办”地方性救助模式。从现实意义来看,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总结出来的有关海洋灾害的特点、影响及救助方式,对当代海洋灾害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