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结束之后,学者们对其的反思和总结却刚刚开始,经过系统研究之后,他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本轮金融危机的产生之间的关联不容小觑。Borio and Zhu(2008)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机制(Risk-taking channel)这一概念:货币政策的松紧度会影响银行对于风险的容忍度以及敏感度,从而影响银行整体的风险承担水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其一,我国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这为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机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二,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仍然以数量型工具为主,极易扭曲银行的风险识别和偏好,引发银行的监管规避和套利行为,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积累。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机制的作用机理;其次将其与传统意义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进行对比分析;接着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类型与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特征的对其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在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现状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机制在我国理论上的存在性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3年至2013年10年期间,全国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在我国是存在的,且具有不对称性,即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从紧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宏观经济变量GDP增速、房地产价格景气程度、银行业竞争程度会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影响(3)银行自身的微观特征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资本充足率愈高、流动性水平越高、净利差越低、银行规模愈大,其风险承担意愿和水平越高;(4)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程度存有差异,危机之后,货币政策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略小,主要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和银行自身加强了对于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改善了公司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