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各种视听媒介和大众文艺作品创作迅速发展的年代,也是一个阶级话语逐渐式微、民族主义思潮生根发芽的年代。民族主义的生发与政治传播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近代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民族主义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各种视听媒介的发展同样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民族主义的种子。无论是现代的视听传播媒介,还是传统的出版行业,他们都在扮演着欧洲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印刷术”的角色。本文试图重点考察了三种大众文艺形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传播过程以及代表性作品中的民族主义元素。第二章主要关注香港、大陆拍摄的功夫电影和电视剧以及地理题材的纪录片,试图从中探讨快速发展的市场导向的视觉影像工业对于政治传播的改造。第三章主要研究流行歌曲对于爱国歌曲的冲击和再造,厘清了发轫于南方的市场化流行音乐文化对于北方政治权力中心的影响。而第四章主要关注连环画这一种文艺形式,剖析了曾经获得市场认可但却被官方取缔的武术类连环画在八十年代重新获得出版的机会的原因。通过对以上几种形式的大众文艺作品的内容以及政治传播过程的分析,笔者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主义在中国通过大众文艺作品的政治传播形式得到了培养,而彼时中国大陆政治传播的机制已经较改革开放以前发生了变化。从一些大众文艺作品的传播链条可以看出,在八十年代民族主义的政治传播并不完全是党和政府所垄断:官方开始和一些市场化的力量分享政治传播主体的地位,宣传部门不再垄断传播主体的资源,而更加重视通过设置传播关键节点来实现其宣传意图。民族主义的培养和政治传播不是官方的一厢情愿的策略,而是整个中国两岸三地政府和市场在共享的文明之下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