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膀胱癌中约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该类患者术后复发率以及进展率较高,但现阶段缺乏对NMIBC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人体微生态颠覆了医学上关于感染、肿瘤、代谢等重大疾病的传统认识,并被证实具有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有助于特异性疾病早期诊断。泌尿道微生物的存在已被广泛认可,并与泌尿系统肿瘤、下尿路症状、结石等相关,但是其作为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尚未得到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对男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进行菌群分析,并且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的 NMIBC 进行规律随访,以期寻找膀胱癌患者泌尿道菌群中潜在的特异菌属,并评估泌尿道菌群作为预测NMIBC术后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1.研究对象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对照组为同单位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随访对象为初发NMIBC患者并且均在我院行TURBT治疗。2.DNA提取、16s rDNA高通量测序留取清洁中段晨液30~50 mL,提取总DNA并针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扩增,最后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3.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数据导入QIIME软件进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LEfSe进一步鉴别组间显著差异的细菌分类群,并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其影响力。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肿瘤无复发生存期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膀胱癌组泌尿道菌群生物丰度(观察物种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β多样性比较结果提示膀胱癌组和对照组间尿液菌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2.ROC曲线结果显示各个α多样性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9(观察物种指数)、0.82(Chao1指数)和0.84(Ace指数),这提示,泌尿道菌群的α多样性可能具有预测膀胱癌的诊断潜力。3.复发组香农指数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5),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无复发组(P<0.05),表明复发组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无复发组。β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的菌群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使用单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我们发现低Shannon指数组的无复发生存期明显延长。4.LEfSe分析提示,属水平上复发组中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和马赛菌属(Massilia)等9种菌属丰度升高。结论膀胱癌的泌尿道菌群特征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URBT术后复发组的菌群也明显不同于与无复发组,提示泌尿道菌群可能在膀胱癌发病以及临床预后中扮演一定角色,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以及体内外实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