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常建造有机性初探——以浙西南传统乡村为例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建筑”最早是西方建筑学家所提出,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学中呼吁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强调从自然中找寻设计的灵感。然而,在中国,传统乡村本身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生态建造典范,取材于大地,道法于自然,表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特征以及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是一种没有建筑师的自发、自主的有机建筑学,有着更深刻、更自然的有机性。  在乡村,随处可见看似随意、粗陋的建造物或空间场所,然而其背后却往往蕴含着丰富而深刻建筑学道理以及日常生活中惊人的合理性,建立着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的有机关系。乡村的状态宛如一个形式自由、多变却结构清晰、组织完整的生命系统,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以及各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的高度紧密性。  本文试图以“有机建筑”为引子,通过对近几年陆续考察的浙西南一带传统村落展开研究,透过一种更生活、更日常的角度,回到最简单、最基本的生活事实中去研究那些自搭自建的看似杂乱、随意的建造现象背后的乡村有机性是如何建立的,有着什么样的建造原理及表现特征,进而研究这种有机状态背后的生成机制。
其他文献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获得发展的条件。城市形象的树立又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城市形象的品牌。城市形象品牌的建立对于城市获得社会认可、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一个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巴赫是德国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被后人誉为“
作爲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少有才譽,終生未仕,專心著書撰文,事跡見於《宋史》。其《德隅齋畫品》論及二十二幅傑出畫作,皆爲北宋皇孫趙德麟所藏,惜今不存。其評畫不乏獨到見解,品評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篆刻艺术的学习涉及到书法、设计、文字等多方面领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