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连年扩招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失业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高校培养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就业体制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是否养成一种正确合理的职业观念也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引导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新课题。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角度,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法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
文章首先对职业观教育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职业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职业认知、职业理想、从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引导,是以获得人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动态教育过程。高校开展职业观教育,一是要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和高校实际,二是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包括:职业观教育的实施需要立法保障和政策支持,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特性等等。其次,本文在第三部分阐述了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进行职业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需要,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再次,本文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发现很多大学生存在职业认知片面,职业观意识模糊,择业盲目,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则呈现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理念狭隘,职业观教育专门机构缺失,人员匮乏且专业化程度低,职业观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渗透力度不够,满意度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性的提出了实施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观教育配套设施;遵循学习规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观教育;注重实践活动,增进职业观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在职业观教育中的统领作用;在职业观教育内容上,要加强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建构以职业观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是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的一个初步的尝试,本文希望藉此能引发更多的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