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沈阳市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教育部为了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特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于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于2001年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框架,当今中小学教育都处在大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员也不例外。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是秉持了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赋予了音乐课程新的含义。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重视。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和黄金时期,这时期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能够影响其一生,因此,民族音乐教育要从小开始做起,让学生从小聆听和学习自己民族的音乐,通过发掘音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而能够主动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音乐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为人们学习西方音乐提供了大量地资源和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比如,国内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放在对等的位置上,让两者的长处相互融合,在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时结合西方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将我国民族音乐带向了世界的舞台。在音乐教育方面,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引入和借鉴,大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笔者发现,如今许多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太浓厚,对我国民族音乐了解甚少,亦不能透彻地理解音乐内涵,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通过对沈阳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为本次论文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并帮助笔者进一步了解了民族音乐教育现状,从中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分别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这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