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倭乱时期战争体验汉诗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壬辰倭乱,涉及三国,历时七年。入侵国日本穷兵黩武,最后铩羽而归;受侵国朝鲜经受住了一场几近亡国的灭顶之灾;援助国中国因为身陷战争的漩涡元气大伤。壬辰倭乱深深地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越来越多的学者们也将关注的眼光放在这段尘封的历史上。然而以文学的角度切入研究这场战争影响的学术成果却为数不多,本文从朝鲜文人的汉诗作品入手,试图探讨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朝鲜在当时以汉字书写的汉诗面对这场战争记叙下了什么样的战争体验,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对于壬辰倭乱时期的汉诗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思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研究现状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和研究形式等为线索,对于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壬辰倭乱时期汉诗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至于结论部分,则主要是本论文针对有关壬辰倭乱时期汉诗研究的综述,其中也包括本论文的未尽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系列化的设想等等。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针对壬辰倭乱时期战争体验汉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概况进行梳理和概括。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先从政治角度梳理壬辰倭乱的战争概况,从中朝日三国的局势变化阐明壬辰倭乱对东亚政治秩序的影响。二是从文学角度简述这一时期除汉诗以外,其它相关文学形式的对壬辰倭乱的叙述。第二,从宏观上对壬辰倭乱时期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共性体验进行讨论,按内容的侧重将诗歌主要分为四个维度。首先是对战争直观体验的悲痛情绪,其次是对统治阶级防范不周,应对不力的批判情绪,再次是对敌对方表现出的不屈态度和反抗意识,最后是对援助方并肩作战,再造朝鲜的感恩意识。这四个维度都是从封建士大夫的视角出发,所瞄准的对象不同,也产生出对壬辰倭乱不同的态度和意识,由此形成了不同作者对这场战争的共性化体验。第三,选取的身份和遭遇不同的六位诗人展现个体对壬辰倭乱的独特战争体验。六位诗人中尹斗寿、郑文孚和权韠都是在本土的语境中抒发自己内心独特的战争体验;郑希得、姜沆和鲁认则是从异域的语境出发表达自己的战争体验。在对诗作文本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其诗歌传递出思想内容以及价值取向为标准,概括出了每位诗人独特的战争审美体验。第四,从表达技巧、典型意象和作品风格等创作形式入手,对壬辰倭乱时期汉诗创作艺术进行探讨。这一时期的汉诗普遍运用了以写实为主的创作手法,典故和比喻等表达技巧大量的运用,显示了朝鲜文人深厚的汉学功底。在这一章里,还对诗中“月”、“鸟”、“白发”意象以及战场相关意象等进行了讨论,最后概括出这一时期对壬辰倭乱战争体验汉诗具有的“悲”、“豪”、“刚”等独特风格。对于创作艺术的讨论,在本文结论部分也做了相关探讨。
其他文献
作为公认的与乔伊斯、艾略特、庞德、伍尔夫等人比肩的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在其作品中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实验。他作品里常常会出现多角度叙事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法
针对多分量机械故障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问题,介绍一种基于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VD)的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Hilbert变换得到原始振动信号的解析信号,然后通过对解析信号
本文以韩国文人的和杜、集杜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韩国文人对杜诗的解释和认识。从高丽时代文人的作品与诗话来看,可知杜诗在当时文坛上已经流行。尽管对于杜诗传入韩国的时
林亿龄(1496-1568),字大树,号石川,善山府人,世称湖南词宗,是十六世纪朝鲜时期的著名文人。林亿龄早年丧父,师从讷斋朴祥。正德丙子登上庠,嘉靖乙酉擢大科,自此登上仕途。历
我国的涂料产量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并呈递增的趋势,对我国涂料行业的现状、未来走向和2004年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