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成熟心肌细胞不是终末分化细胞,但也只有有限的分裂、增殖能力。AMI患者即使有幸渡过急性期,但可由于心肌梗死(MI)后梗死部位瘢痕形成及残留心肌代偿性肥厚,引起心室重构,进而促进心力衰竭发生,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现今用于AMI治疗的方法通常为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心脏移植术等。前3项方法可改善心肌供血,但不能使坏死心肌复生,而心脏移植虽可替代受损心脏,但难以广泛的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成体干细胞种植方法来增加梗死部位心肌细胞的数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及降低AMI后远期病死率,为AMI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目前,用于心脏疾病方面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平滑肌干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胎儿心肌细胞。骨髓干细胞在人体广泛分布而且容易获取,种植中无免疫排斥反应,也不存在伦理学的争论,因此它们在细胞性心肌整复的临床应用中很有优势。本研究探讨骨髓源性的成体干细胞体外在5-氮胞苷、中药三七皂甙的诱导下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行性,并将骨髓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探讨“心肌样”微环境对这一转化过程的影响。 方法: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1.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MSCs。 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对MSCs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在培养3周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的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用RT-PCR对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进行鉴定;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内部结构。取SD大鼠心肌细胞作为阳性对照,未经5-氮胞苷诱导正常培养的MSCs作为阴性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