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而放疗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接受膈上放疗的淋巴瘤患者中,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主要的剂量限制因素之一。目前淋巴瘤患者的肺部限量主要参考肺癌的标准,但考虑到淋巴瘤患者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和治疗差异,肺部限量或许应有其独特性。研究目的:分析淋巴瘤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建立预测模型观察DVH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概率的相关趋势,寻找淋巴瘤患者肺部剂量限制的临界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调强放疗淋巴瘤患者,其中196例有完整的DVH参数信息。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数分别为151和158例,83.5%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后受累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5例患者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终点事件为所有等级放射性肺损伤和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采用CTCAE 4.0版(肺炎)。建立平滑风险比模型、Lyman-Kutcher-Burman模型(LKB模型)和多因素回归模型观察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和Vx(受照射剂量大于等于x Gy的正常肺组织体积百分比)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概率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寻找潜在限量分界点,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为34.3%,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为3.6%。对所有等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2分、乳酸脱氢酶升高、放疗后化疗和所有DVH参数是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但乳酸脱氢酶升高在多因素分析中丧失了显著性。疗前B症状和V15-V40为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在目前的淋巴瘤的处方剂量下,MLD和V5-V40与所有等级放射性肺损伤近乎呈线性关系,未发现潜在剂量限制临界点。而对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而言,低剂量区(V5-V15)与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性差,中等剂量区存在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限量临界点(MLD>15.1 Gy‘V20>28%、V25>20%和V30>15%),高剂量区(V30-V40)与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呈线性相关。AUC比较显示,对所有等级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而言,DVH参数的平滑风险比模型、LKB模型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而言,中-高剂量区的影响更显著,低剂量区的贡献相对较小。结论:要最大程度的降低所有等级放射性肺损伤需根据最佳DVH参数组合最大程度降低肺部受量,但如果只以减少症状为目的,应优先限制中高剂量区的限量问题。